close

讀書筆記  之  想飛 - 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 著 


============================================

 (P120) .... 父親一再告誡我們,勇氣、骨氣、志氣是人生三寶,必須好好收藏在錦囊寶盒中,年紀稍長,我也漸窺其中堂奧。


他還常提醒我:可以沒學歷,不可沒學問;可以考不好,不能不讀書,這大約就是他的教育哲學了。努力在他看來是重要的,結果就沒那麼重要了。他一直是這樣的人,堅持以恆地做每一件事,從不計較成敗;他相信,持續不斷地做才會有本事,一旦有了本事,福分就會到來。


做了,就有本事!

我慢慢懂得這句話了。


============================================

 (P131) .... 興趣的事做得很傳神,便叫專業,我常開玩笑跟當老師的友人說,成績只有老師喜歡,老闆喜歡的是實力。

 

(P132) .... 多一點鼓勵吧,人是由優點與缺點集合而成的,沒有人絕對的優,也沒有人絕對的差;我的優點也許是你的缺點,而你的優點也許正巧是我比不上的。我是會寫作,但我不會物理呀,這才是真正的人;有一好未必有兩好,通通好也未必是好,十八般武藝都會的人,最終也可能是平庸的。

 

人不可能仰仗缺點生活的,因為那就不夠專業了。孩子最會什麼,要比起不會什麼,重要數百倍。

 

============================================

 (P144) .... 也許我們都希望別人做廚師,自己的孩子當醫生,但孩子力有未逮時,又該怎麼做?一萬與萬一是不同的,我們有一萬個理由希望孩子成績優異、一帆風順;但萬一不成,你又給他什麼退路?退無可退,才是人生絕境。


會什麼很重要,在學校可以比分數,但步出校門就得比實力了。應徵的時候,老闆鐵定會問:「你會什麼?」千萬別告訴他會讀書,因為老闆永遠喜歡會工作的專業者,夠專業才能受青睞。


(P145) .... 研究告訴我們,分數並不傷人,是分數背後代表的意義傷了人。三十分頂多代表三十分,但把三十分解釋成「笨」、「豬」、「有沒有腦袋」,就很傷人了。三十分馬上被意義化,成了「豬頭」的代名詞,長此以往,分數便形同一道魔咒,緊緊栓住了孩子。


同樣考七十分,東西方的解讀大大不同。東方人 -- 或是我們華人,常常把七十分視為可恥之事,表示一張考卷裡有三成都不會;但在西方 -- 我指的是泛稱,很多父母的解讀是:「不錯呀,會了七成,剩下三成再學就簡單多了。」一樣是七十分,意義卻大不同,你看見了什麼?


============================================

 (P148) .... 「奶奶只有一個,考試有很多次,考不好下次補回來就行了。」

孩子比大人豁達多了,他們像指南針一樣,馬上便引出方位,不必多想,準備行囊,我們回家探望老媽了。

奶奶比成績重要!

這一句話令人省思,毫無預警地撞擊了我的心靈。是啊,我怎麼沒想到,媽媽年紀都這麼大了,與她團圓的日子不知道還有多久,不把握便失落了。能與她多一點相處,也算盡孝。

「考試怎麼辦?」

我還是有點不放心,再問了一遍。

「奶奶比成績重要。」

孩子比了比腦袋,用盡丹田的力量回應。

 

============================================

 (P154) .... 我一直深信,把我與兒女、家人繫在一起的是緣,有緣時相聚,沒緣時分離。事實上,緣會中斷的,當他們大了、有了自己的事業與家庭,親子間便緣深變成了緣淺,有時候分隔東西,還得千里迢迢,方可相聚。

 

聽說人與人一輩子見上一面的機率,只有六十億分之一,哪像我與孩子們可以天天圓緣。但事實上,父母與子女的情緣也不濃,十二歲前的孩子是父母的;青春期的孩子是朋友的;念大學的孩子是愛人的;結婚後是另一半的,這話在我聽來有如警鐘。我把親子關係早早定位在緣分上,但盼今生共同經歷值得回憶的事,我老了、他老了時,想起過往,還有笑聲。

 

(P155) .... 這些年來,我謹記家教,也帶著兒女一起編織值得回味的童年往事。旅行作家保羅‧法索說:「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把人從這一站送到另一站,問題不在於是否到站,而是旅程是否盡興。」我喜歡這種想法,把人生當旅行,家人是旅伴,緣的聚合把親子鑲在一塊,理應共度美好時光。


============================================

 (P175) .... 千金散盡,不哭,很難;雲淡風輕等它還復來,更難,但他做到了。

一位猶太裔的企業家,決定把家產的絕大部分捐作公益之用,數字驚人,大約有六百億美金,令人不解,他是怎麼想的?

「我從小受人資助,當時就許下諾言,有能力時要幫助他人。老天給我幸運,我想把它轉贈給其他人,希望有一天,受助的人也能把這份心意,再轉交其他人手上,讓善念永不止息。」

 


============================================

 (P180) .... 我一直相信,教育必須包含兩種目的,才會變得有價值:一叫生活,二是生命。生活是人人必須面對的,無論王侯將相或販夫走卒,終究離不開生活,但誰教我們如何生活?

 

錢是給人用的,最好用在刀口上,一部分供自己溫飽,還要取出少少一部分用來助人。爸爸這樣教我,而且做我看,我也想這樣教孩子,至少讓他們不會成為錢的謀奪者,對社會有一點點的用處。

 

第一名在我的心目中,抵不過樂善好施的小孩,希望你也這麼以為。


============================================

 (P189) .... 很突兀地發現,社會不乏高智慧的人才,他們資質優異、聰明絕頂,一副出將入相的氣勢,卻不受人喜歡,而「缺德」就是關鍵。現代人愈來愈缺乏悲天憫人的情懷,難道真是人性本惡?或是我們根本沒教,讓孩子也逐漸淡忘了?

 

慈悲該教?但課本上沒寫、我們也沒教,孩子就不會。等到有一天,孩子變成了大人,開始主宰這個社會,如果人人都不慈悲,這個社會將是什麼樣貌?父不父,子不子,官不官,民不民?紊亂的時代,恐怕即將來臨。

慈悲該教,但要怎麼教?

 

從日常生活開始吧。我當過拾荒客,而且帶著子女同行,撿拾別人遺留的寶特瓶,整理乾淨後拿到超商換錢,他們比我更精明,知道哪種瓶子兩元、哪種一元。到戶外旅行,他們也會隨手環保,我當然明白那是錢的魅力,一塊加一塊累加,等於很多錢。

 

我在家放了一只手工拼布包,作為這些環保收入的收集箱,並且命名為「慈悲箱」,包包中的錢可以取來買文具、也能用來布施,孩子終於了解我撿拾那些寶特瓶的用途了 -- 一來對大地有愛,二來助人行善。

 

.... 怎麼捐呢。他們捐一百,我乘以十,就捐一千元;我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做,但他們會記得這些的。


============================================

 (P202) .... 我不厭其煩,肉麻當有趣地告訴他們,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是我永遠的心肝寶貝,他們只要負責對得起自己,不用對得起我或是列祖列宗,更不必對得起分數。


============================================

 (P209) 孩子的愛,是父母最真的夢想

.... 這些年來,我比別人更有機會面對這樣的詢問:「你對孩子的夢想是什麼?」

愛我。

我答得非常乾脆,是的,這就是我要的。

微微夫人在受訪時也發表過類似看法,她覺得源源不絕的愛,比什麼都重要,有愛才能樂於接受孩子的選擇,走他能走的一條路。


教育,該有一種哲學支應,而我的哲學是:但願用盡心思教出來的孩子,有一天長大了,都還記得父母,這才算成功。


古人所設計的教育之學不也只是如此嗎? -- 教出利人利己、溫良恭儉讓的孩子。如果長大後的孩子,就像孤鷹一樣單飛,我便無法說服自己,養他幹嘛?如果教育只是一份責任、一項要求、一種期許與奢望,我寧可不要。


我態度明確地告訴兒女,人生是不確定的,努力未必得到相應的結果。但愛是確定的,我希望我愛他們,他們也許諾相應愛我,這就夠了。

 

(P210) 以身作則,讓孩子懂愛

.... 怎麼教出貼心的孩子?

以身作則很重要,當我們無法以對等的方式善待自己的父母,也很難要求自己的子女同樣善待我們,因為他們全看在眼裡。

 

.... 媽媽是老了,而我也漸漸老了,有些事終於更能了解,原來彎下去站不起來是這種味道,視茫茫看不清楚是那種感覺;老化原來如此辛苦,但為什麼人都得在老之將至時,才能體貼老者,可不可以早一點呢?

 


============================================

 (P220) .... 快樂是人生的動能,有了它方可往前行,不快樂的人往往會裏足不前,憂鬱經常耽擱了許多機會。這是我從事心理醫療多年最大的發現:很多人不是不聰明,而是被憂傷所敗。研究也同時指出,快樂的人比起不快樂者占盡優勢,學習效率多出一點七三倍,這雖然只是一項研究報告,卻值得參考。

 

如何更快樂?至少得先同意快樂真重要,它遠遠超過有形的成績與名校。


我家有句名言:「考前要努力,考後別在意。」意指人不該往後看,事實就是事實,耽溺是無用的,何必自尋煩惱。我一直主張過程勝於結果,過程是全部,結果只是部分而已。

 

我也不做過度的要求,努力了,結果未必好,不努力結果一定不好,這是我的信念。女兒數學不好,但很用心了,我安慰她,DNA的問題我沒處理好,沒有遺傳數學細胞給她,她聽完笑了,我不希望一件人生小事就毀了她的自信。

 

不快樂的成就也算成就嗎?我完全難以苟,我們的孩子缺的不是分數,而是迎向未來的動能,少了它,如何向前?我把這些謹記於心,當他們不快樂時,不是逼著他們再讀再唸,而是邀他們一起放空,看山看水把樂子找回來。


============================================

 (P242) 

「別鬧了。」

心煩的時候我仍舊隱忍不住,但老媽媽一點也不會同理,反而覺得我在胡鬧,我只好改口說:「真的?那我來找找看。」「誰這麼壞,竟敢害妳。」「我求到籤了,可以破符咒。」


有一天,蛇進了房間,她嚇得要命,把我喊來,我二話不說,便把牠趕跑了;最近有人想作法害她,我剪下她的指甲,隨手胡亂畫了一張張天師的符,在她面前燒了,下咒的符被我破了,她笑得燦爛。


我有神通嗎?

應該有吧,一定有的,應付一位失智的老人家,沒學點神通怎麼成,還有好多事情等著我來搞定。


.... 謹以此文,請大家一起關心家中的失智老人--

  • 被偷妄想
  • 被害妄想
  • 判斷力差
  • 忘東忘西
  • 大吵大鬧
  • 記憶力大減
  • 幻覺嚴重
  • 沮喪焦慮

這些大約已是早期失智的跡象了,看似正常者未必是正常。

能做什麼?

  • 盡可能不要與之爭執
  • 提供安全的環境
  • 維護他們的尊嚴
  • 如有可能使其自我照顧
  • 不要破壞他們行之有年的生活常規
  • 給予讚美與鼓勵

 

============================================

記:筆者有多年在精神病院服務的經驗,將自身曾經歷與遭過的案例,用心收集與讀者分享~ 我想筆者應該是見多了許多優秀的個案,最後卻以精神病院為人生的終點,而有了相當的感嘆與警醒吧~~ 看了這些案例,就像心底敲響了一記記的警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