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尹建莉 著 



============================================

這是第一次看到對岸作者寫的親子教育書,看了以後,覺得兩岸的文化、教育方式類似,所以家長們遇到的的親子間問題也有很相像~~ 全本書都寫得很好~ 文中作者經常舉自己教育女兒的實例,分享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小孩~ 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 作者引導的功力與智慧更是讓人驚嘆~~ 我很喜歡呢~~

 

洪蘭女士也逐篇推薦:

這本書的每一個觀點都深得我心。

作者的文筆很流暢,讀起來如行雲流水,

一點都不覺得她在說教,

可是她的話句句有理,

值得父母深思。


〈目錄〉

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一、媽媽的天職

  • 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不要做「缺席」的媽媽
  • 孩子可以「逗」,但不能「捉弄」:不要用「恐嚇的話」嚇孩子
  • 如何讓孩子愛吃飯:不要再「逼」孩子

二、孩子都會有癡迷的事

  • 如何讓孩子自覺少看電視:不要做「愛看電視」的父母
  • 不是電腦遊戲的錯:不要做「獨裁型」的父母

三、小事就是大事

  • 打針有點兒痛:不要用「哄騙」「收買」的方式教養孩子
  • 女兒的「祕密」:不要做「粗線條」型的父母


貳、媽媽改變,是孩子成功的起點

一、改變孩子,從改變家長做起

  • 「不管」是最好的「管」:不要做「操控」孩子的父母
  •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不要做「不打不成器」的暴力父母
  • 兒童過動症的迷思:不要把「不乖」與「過動」做聯想

二、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 孩子天生不會說謊:不要做個「說假話」的父母
  • 霸凌:「壞小子」欺負我女兒:不要做個「以牙還牙」的父母

 

參、做父母應有的智慧

一、讓孩子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 河流可以是粉紅色的:不要做個「標準化」的父母
  • 做「聽話」的父母:不要做「囉唆」的父母
  • 可不可以質疑權威:不要做「盲目配合老師」的父母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 陪孩子寫作業,教不出獨立意識:不要做「陪讀、陪寫」的書僮型父母
  • 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不要做「撕作業簿」的父母
  • 替孩子寫作業:不要讓孩子沒有自由的時間
  • 認識「暴力作業」:不要做「填鴨式」的父母


肆、有趣的閱讀,豐富孩子的生命

一、被魔杖點中的孩子聰明又幸福

  • 大量課外閱讀,從小做起:不要讓孩子只讀教科書
  • 「好閱讀」與「壞閱讀」:不要錯過孩子的早期閱讀
  • 培養閱讀需要誘因與技巧:不要「命令」孩子「課外閱讀」
  • 要選「有趣」的書:不要忘記:閱讀需要興趣相伴

二、提高寫作能力的捷徑

  • 如何寫一手好文章:不要忘記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 寫作文的最大技巧:不要教孩子寫作時說假話


附錄:

參考文獻

兒童過動症觀察量表


============================================

整本書都很好,只舉幾個小例子~


 (P40)  孩子可以「逗」,但不能「捉弄」

 

洪蘭教授的共鳴:

孩子人小心不小

大人眼裡的小事,常是小孩眼中的大事,

大人跟孩子講話,要蹲下來從他的眼睛看出去,

不可故意捉弄孩子。

捉弄其實就是一種霸凌。

 

(P45)  .... 大人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下,笑了笑也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P47)  .... 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這首詩寫得太好了,所有的大人在面對孩子時都應該牢記: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記:最近剛好聽到外甥女被一個大人捉弄的經過,氣憤之餘,看到這篇文章真是心有戚戚焉,感受特別深刻~~ 捉弄,對小孩子而言,真的是一種霸凌啊!

 

============================================

(P92)  打針有點兒痛


洪蘭教授的共鳴:

先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戰勝恐懼

父母不可欺騙孩子,只要事先給他們心理準備,孩子可以接受很多困難和害怕的事,只要大人不緊張害怕,孩子可以接受打針的恐懼。人生有很多痛苦的事,但是要不要受苦,卻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因為「哭也是一樣痛」。

 

(P94)  .... 我抱著她走到注射室門口時,她突然說:「我不要打針。」我停下來對她說:「寶寶現在生病了,咳嗽,還發燒。你覺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圓圓說不舒服。「那寶寶想不想讓病趕快好?」圓圓說想。她又開始咳嗽了,小臉蛋燒得紅紅的。我親親她的臉蛋說:「醫生開的藥能讓小圓圓的病趕快好起來,能讓寶寶變得舒服。要是不打針,病就很難好了。」

 

(P95)  鼓勵孩子勇敢,克服恐懼

小孩子其實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確地把理由陳述給孩子聽,孩子是會聽懂的。她生病不舒服,相信也想早點痊癒。圓圓心理上接受了打針,但她小小的心還是害怕,滿臉憂慮地問我:「打針痛不痛呀?」我微笑著平淡地說:「哦,有點痛,不過痛得不嚴重,就像你那天坐小板凳不小心摔跤了,小屁股痛痛一樣。」圓圓聽了,憂慮有所減緩。我接著問她:「你覺得那天摔痛屁股,是很痛,還是只有一點點痛?」圓圓回答:「只有一點點痛。」「哦,那麼打針的痛和那個痛差不多,也是有一點點。」我很坦率地告訴她。然後又說:「摔痛小屁股圓圓不哭,打針也用不著哭,對不對?」圓圓點點頭。

 

但我能看出她心裡還是有一些顧慮和緊張。於是又鼓勵她說:「媽媽覺得圓圓很勇敢,你試試看自己勇敢不勇敢。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關係。」我的話給了她鼓舞,讓她覺得自己很勇敢;又給了她退路,讓她覺得想哭也沒關係。我和她說話的表情始終是愉快而輕鬆的,表現出打針確實是很簡單的事。圓圓也坦然了許多,同時對媽媽的話深信不疑,因為媽媽從沒騙過她,既然只是「有一點痛」,那也沒什麼好怕的。打針的時候她很緊張,渾身繃得緊緊的,但沒有哭。護士看圓圓在打針過程中那麼配合,稱讚了她。圓圓通過「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忍住的,心態因此變得很鎮靜。

 

(P102)  .... 輪到圓圓了,她坐在我腿上,伸出小胳膊,雖然有些緊張,但一直安靜地等護士拿針管、安置針頭。護士發現這個孩子不哭,很詫異地看看她。圓圓可能是想回答那個護士的疑惑,對她說:「阿姨,我不哭。」這讓護士非常驚喜,一直緊皺的眉頭展開了,「噢,你為什麼不哭呢?」圓圓說:「哭也一樣痛。」

 

護士一下聽懂了,她驚訝地停止了手中的動作,看看圓圓,停了一下,才說:「啊,你這個小女孩,真是太懂事了!哎呀,阿姨從來沒遇到過這麼懂事的孩子!」

 

.... 看來,告訴孩子「打針有點兒痛」,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有時還能「占便宜」呢。

============================================

(P128)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

 

.... 孩子進商店亂要東西的事我也遇過。記得圓圓在三、四歲時,有一次她和我到超市,她要買一種加了很多色素的飲料。可能是她看到別的小朋友喝過,而這是我堅決反對的。我很肯定地告訴她這個不能買,不衛生,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喝這個。她當時很生氣,不肯離開那個地方,最後乾脆躺在地上哭鬧。

 

我不生氣,就像平時看她玩沙子一樣,若無其事地等著她。在等的過程中我還看看別的商品,和售貨員說說話。她發現我不生氣,不在意她的脾氣,哭鬧得更厲害了。

 

地面很涼,也很髒,她的衣服全弄髒了,路過的人都在看她。我沉住氣就是不著急不動怒,等她哭不動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氣問她,我們走吧?她看我來關心她了,就又開始哭鬧了,我就又像沒事似的站起來,在她面前閒逛著等待。

 

就這樣幾個回合後,她沒力氣了,我又蹲下微笑著問她,好了嗎?可以走了嗎?她了解到再鬧也就只能這樣了,於是乖乖地站起來。我拉著她的小手,就像事情發生前一樣,高高興興地走了。

 

我連一句責罵的話都沒說,也沒再跟她講道理,因為道理剛才已經講過了。圓圓從此後再也沒提過要喝那種飲料。而且,凡是我態度肯定說不買的東西,她就不再堅持,非常聽話。

 

教育小孩子其實多麼簡單,孩子哪裡用得著去打罵呢?每一次小衝突都是孩子的一個學習機會,家長耐心而真誠地去解決一個小衝突,也就解決了以後一連串相關的問題。

 

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我從不相信那些聲稱「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這樣一種信念上的誠實。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氣。

 

============================================

尹建莉演講心得分享:

  • 在小學階段,如果可以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做家長的就算是很成功了!
  • 家長不要有滿分癖好,不要總是要求孩子考一百分,連九十九分都表現出不滿意!
  • 我一直很不贊成家長給小孩子講道理。盧梭說:凡是喜歡把事情都說一番道理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
  •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寬容的人,但是我們在生活中,為什麼總是不能容忍孩子的錯失與過錯呢? 為什麼不留給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間? 總是直接的批評和懲罰,孩子要去哪裡學會寬容呢?
  • 每一個因為上網成癮的孩子,都是由於心理的空些所造成的,尤其是學習上的問題,如:學習壓力太大、家長總是批評... 孩子因而需要從網路尋找一個出口...  我的孩子亦是,但我一樣是抱持著相信孩子的態度看待.... 孩子仍可保有自強、自制、自尊!
  • 真心地拜"書本"和"你的孩子"做老師,多向這二個老師學習,要學習認真傾聽孩子!
  • 我特別強調:1)閱讀、2)尊重孩子(用問答方式)、3)自由(培養孩子自己內在的秩序感)、4)家長自身的表率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