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之  晚年的美學  曾野綾子 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87452 
 

============================================

(P171) ....「孝順」這個字彙近來不常被提及。至於孝順的孩子及其雙親是如何形成?我認為有一個關鍵。孝順的孩子,經常是自幼即出生在被教養成對任何事忍耐的家庭當中。反而過於明理且教養寬鬆的家庭,生不出孝順的孩子。

 

在與父母一起生活當中,有著與父母一起分擔辛勞體驗的孩子,比較懂得珍視父母。父母如果不強迫讓孩子體驗艱難辛苦,也就是不讓孩子吃苦,那麼,孩子勢必無法成長為大人。

 

 

============================================

(P193) .... 在「希伯來書」中,臨死前的人都很嚴謹地被描述著。無論從現實或抽象的意義來看,他們在世上,並沒有抵達應許之地。不過,他們並不絕望,而且也不認為自己的人生失敗。他們從遠處觀望自己所指望之事,打從心裡歡喜,發出歡呼。即使沒得到自己所盼望之物,卻仍確信那絕對是光輝燦爛有價值的。

 

處於這種境界,即使在死亡之前,也沒有失去目標,仍然抬頭面朝標的,眺望著目標。人一旦達到目標,在那瞬間,會變得空虛也說不定。不妨說正因為在現世沒能到達目標,因此,臨死前,才沒有失去目的。可以說至死都帶著盼望。那是信仰之心所湧現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人擁有各自的自由。但我仍然訝異現代人竟沒學到「沒有達成目標的人生,是有其含意的」。從前的父母和社會對此皆有所教導。而且告示我們,在不幸當中,身為人仍然有其光輝的一面。

 

(P194) .... 「希伯來書」非常理解人的宿命。它告示我們,世上不過是一時的宿營之地,人們都以身為苦難的旅客身分辭世。基於這種透徹的認識,真正有含義的信心才會產生,而且會心生感謝。現在這個社會,不允許旅行者遭遇奇禍。在旅行途中,如果生病了,無論身處何處,都理所當然地接受醫術治療。但從前並非如此。在為了許願而行走全國廟宇的巡禮路上,有許多客死中途的墓場。在旅行途中,很多時候是因為生病或受強盜襲擊。當然也有人遇到親切的人,受到無微不至的看護;有人錢雖被偷卻又受到其他人的恩惠。人生之路因為險象環生,所以,人才會對好不容易活過來的幸運,心存感謝。

 

 

 

============================================

(P199) .... 為了防止肉體與精神的下墜方法之一,是千萬別從生活的第一線上退休。並非意指別辭職,想說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不要假他人之手。

 

(P201) .... 在忙碌的日子,每當想到還要做飯時,我也的確絞盡腦汁想過要如何做才能省事。甚至想過,外食也不錯。但話說回來,每天自己做飯,其實是一種頭腦和力氣的訓練。管理食品和冰箱,需要用到腦。基於生性吝嗇的關係,我受不了食物過剩或丟棄。如果嫌外出購物麻煩,那就乾脆利用剩餘的食材,盡可能每天善用前日留下的食品。

 

生活有如充滿雜務的綜合百貨公司。電燈泡會用完,得先購置;看不慣廚房的壁紙變黑,那就擬定隔天下午先擦拭哪一塊的計劃。其實做這些事並非高高興興的,總是很不情願地喃喃自語:「啊,好麻煩!」但繼而想之,人如果不去做不喜歡的事,腦袋八成會變遲鈍。因為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貌。

 

 

============================================

(P225) .... 每個父母都有問題。沒問題的父母,不是沒問題,而是不知哪裡有大問題。因此,孩子丟棄父母的理由,任何人都有一大堆。所以,在人生中,不捨棄父母者在人生方面是成功的。怎麼說呢?首先,如果體會到神始終忍耐著人的一切軟弱,自然地就會諒解父母了。這是當然的吧!我們多少會撤謊,缺乏忍耐,利己,對別人的命運薄情。神卻並不捨棄這樣的我們。不,正因為我們如此,所以,才會微妙地不捨棄。安多烈‧魯夫引用聖保羅的「歌羅西書」:「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第三章十二~十三節)

 

 

============================================

(P228) .... 最近,我希望神賜予我自己及家人的願望僅有一個,那就是「一生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不僅家人相互慰勞,過著笑聲不絕的生活,我懇切地希望,我們不是利己主義者,期盼能持續地對周遭的人保有溫柔的心。無論如何出人頭地,從事多麼偉大的工作,如果過著得只是考慮自己、只願意對自己騰出時間的生活,我感覺那種日子很貪乏。

 

當然,我的禱告也會附帶加上希望家人健康長壽,且充分完成所賦予的工作,但是,最優先的期盼還是:愛。

 

 

============================================

(P232) ....最近,我在不可思議的邂逅中,獲悉有一種墓誌銘是充滿遠見的。我從富岡一郎氏的《翻開聖經》一書學到很多。在紐約大學復健研究所的一面牆上,有一位患者做的詩,那首詩被稱為「病患的祈禱」。

「向神祈求賜予做大事的力量,神卻賜予謹慎、順從的軟弱;懇求能做更偉大事情的健康,期盼能有更美好的事,神卻賜予病弱;希望獲得幸福,懇求財富,希望更加賢明,神卻賜予貧困;欲追求權力,以獲得世人讚賞,神卻賜予跪在祂腳前的軟弱;想追求世間一切,藉以享受人生,神卻賜予歡欣承受一切的生命。所祈求的願望,沒有一個達成,然而,神將我的心願全聽進去了。即使卑賤一如只有神關心的我,心中沒有表達出的祈求,卻都如願了。我是所有人當中,受到最豐厚祝福的人。」

 

 

============================================

(P252) .... 我不是學者,所以才會這麼想。從前,在沒有公車也沒有電車的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必須走路,也許人類騎過馬、駱駝、騾子,但基本還是靠走路。所以說,走路是營生的根本。思考當然也在行走之間進行的吧!從事比較簡單的勞動時,也能思考。如果是困難的,或必須以極度的專注始得以維持安全,那麼,此時的勞動就排擠到思考,變得慘兮兮的。

 

我在拔草的過程中證實了這件事。邊拔草,我常思考一些嚴肅的事,覺得人還是適合邊動手,邊想事情。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受到那些捨棄母國來到東洋之地日本,誓願終生要獻身教育的那些異國恩師們的啟發,他們強韌的生存背影,映在我的腦海盤旋不去。

 

 

============================================

(P268) .... 老年,還有必須考慮死亡的人,有個大任務。無論內心甘苦如何,都負有在剩餘時間裡開朗度日的使命。理由很簡單。第一,別讓周圍的人不愉快;第二,以身作則,向生者證明死亡和疾病並非終極的不幸。

 

為何死亡和疾病並非終極的不幸,因為每種際遇都在人生預定之中。....

 

平凡沒什麼大道理,出乎意料和安定都是好事。這其中的理由有二:

第一,做人不需太耀眼。世間當然有喜歡耀眼的人,但耀眼會失去平安,也會阻礙個人的自由。自由是世間皇族及權力者沒有的幸福。

第二,保持謙虛的態度。所謂「平凡」,每人定義不同。有人覺得,平凡沒有特色,要具備某種才能比較好。但只需生一次病,就能深刻體會安於平凡有多偉大。能在事前便理解其真理者,就是謙虛,而學會這個道理往往是處於平凡的狀態。

 

 

============================================

(P272) .... 不過,知易行難,連我都未必能做到。「教訓」別人的事,自己往往做不到的較多,這就是人生的弔詭。我如果罹患痴呆症,勢必是個我行我素的老人,別說心存感激了,恐怕還惡形惡狀吧!還有,如果身體有什麼病痛,恐怕連做任何事的力氣都沒有吧。不管老人和病人,不管對誰,裝出發自心底開朗的言行,是做人的義務。我的切身體認,源自原生家庭的關係。

 

不管內心感受如何,明朗快活地活,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藝術。表現出一副悶居在地獄似暗沈的表情,盡說些抱怨的話,對這種不懂感恩的老人親切,若非心靈修行到某種程度,是絕對做不到的。如果想要他人溫和對待自己,自己就必須先顯現出開朗的言行。

 

為了讓別人聽那不甚高明的合唱,有團體前往老人院慰問。相信老人院裡會有腦筋清楚的老太太說:「不捧場不好意思,去聽聽看吧!」不惜去當聽眾,不惜為別人賣力的演出用力鼓掌。至少我希望自己是那種老人。

 

 

============================================

(P311) .... 人的溫柔也有許多形狀。人殘酷的表現,也有很多種。臨死前,若知悉了這個人生巧妙,我會希望以成熟之人的身分死去。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不輕率地責備別人,不認為僅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就說出答案,既不絕望也不氣餒,絕不相信地球有朝一日會成為烏托邦。希望在說出「活在壯大、充滿矛盾的地球上是件有趣的事」以後再死亡。在深刻的人生迷惑中,只要度過接近自己所期待的人生,那在世界級水準中也算是格外的成功。如果毫無疑惑,就很輕易地抵達目的地,那麼,我們勢必失去生存的目的。由於並非如此,我們才得以活過如此漫長的歲月。這種矛盾甚至帶著深奧的哲學意味,對我而言,那是溫和的美感。

 

我沒有話要留給下一代。無論在哪個時代,年輕人都應該自己設法找出生命的答案。如果有東西值得留下,那無非是智慧、技術和道德的本質罷了。

 

凝望朝陽與夕陽之時,我們將會以親身的體驗而了解到人類存在的卑微與不足。現代人的焦慮失常,或許是因為已經無法從自家窗口看到朝陽升起夕陽沈落的那一剎那,也就是感受不到日復一日不斷反覆的時間的生與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