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之  一個人的老後 - 隨心所欲,享受單身熟齡生活  上野千鶴子 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29784 
 

============================================

(P18) ....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

(P105) .... 擅於過獨居生活者,不僅懂得享受獨處的樂趣,也能保有不錯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明白獨居生活不會只有快樂,難免也會不安。

 

 

============================================

(P110) .... 我認為與其說「在一起很快樂」,不如說「在一起感覺很舒服」,會來得較為恰當。平常沈默寡言、溫和穩重,善於傾聽並能針對重點給予中肯建議的人,就是「在一起感覺很舒服」的人。也就是說,能夠真心傾聽、與人良性溝通,才能贏得別人的喜愛。相反地,自顧自說個不停的人只會令人感到厭煩。

 

好不容易上了年紀,可以遠離世俗利害,當然不想再忍受難搞的傢伙。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只想和感覺舒服的人共度美好的時光。這樣的想法,或許就是所謂的「江湖經驗」吧。

 

 

============================================

(P113) .... 電腦是「零障礙」溝通工具

本身為視障者,也是知名「全盲社會學博士」的石川准先生,也是位IT專家。他陸續開發出聲控程式和視障者專用軟體,並像Linux一樣放在網路上供人免費下載,藉由使用者的各種回饋,促使軟體功能更趨先進、完備。

 

.... 視障者專用的聲控軟體對高齡者而言,也是一大幫手。對於不擅使用鍵盤的高齡者而言,聲控軟體簡直是上天賜予的恩典。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晚年便是使用聲控軟體寫作,如此一來就無須口述再勞煩別人筆記。

 

此外,還有針對瘖啞人士所設計,能在畫面上顯示手語功能的翻譯軟體,使線上聊天和寫電子郵件等都變得極為方便,為身障者清除溝通上的障礙,因此電腦可以說是「零障礙」的溝通工具。

 

身障者藉由這些特殊軟體的開發,得以改變生活、拓展視野。當我們行動不便,或患了重聽、失明、手腳麻痺、失聲等疾病時,也能利用這些發明安享晚年。

 

 

============================================

(P118) .... 挑選飯友,重質不重量

重點不在於吃什麼,而是和誰一起用餐。

這幾年我變得不想再為了賣人情而勉強出席聚會,畢竟和不喜歡的人同桌吃飯,只會讓人食不下嚥。若要一起用餐,當然是找幾個說話幽默風趣、推心置腹的好友小聚即可。

 

.... 小倉千加子女士的著作《如何當個充滿女人味的女人(笑)》曾提到,有一次詩人谷川俊太郎先生問她:「對妳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小倉女士笑著回答:「愉快地享用晚餐吧。」足見她已深刻感受到,自己到了這個年紀,與三五好友愉快用餐是無可取代的寶貴時光。

 

 

============================================

(P120) .... 交朋友理應重質不重量。俗話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和鄰居或是偶爾相邀吃飯的朋友往來時,保持適度的距離也很重要。另一方面,世上有個非常瞭解自己的朋友,總是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也許所謂的年華老去,就是像這樣的好友一個個離世的孤獨感吧。

 

(P121) 單身一族相約跨年

 

有項仿效財富的多寡,名為「時間富人和時間窮人」,針對時間使用行為所做的調查,設定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所謂「時間富人」,是指擁有較多「屬於自己的時間。」而一個人一天能自行支配的時間多寡,將決定你是時間富人、還是時間窮人。

 

依此調查,可以發現兩個極為簡單的現象:

一、一個人無法消磨時間。

二、時間不能白白被消磨。

 

消磨時間一定要有一起消磨時間的對象,以及知道如何消磨時間的方法。在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消磨時間的情況下,有些人面對一大段無所事事的時光,根本就形同「地獄生活」。

 

(P122) .... 第二章所提到的俵萌子女士,雖是單身俱樂部裡的前輩,但每年的跨年夜,她都會主辦一場「一起看紅白大對抗」的聚會,邀請單身朋友們一起同樂,將孤單的除夕夜變成一年一度的大型聚會。凡事只要花點心思,便能有所改變。

 

近幾年,我都是和四位單身男女友人,同桌共享新年蕎麥麵和香檳,來場熱鬧的跨年派對;而且我們吃的新年蕎麥麵還是我的朋友、一位知名蕎麥麵師傅現做的美食。於是我們四人所組成的「新年家庭」,平日雖然有各自的生活,但每年都會聚在一起,互道新年快樂。

 

另一項重要的例行活動,則是我和幾個單身女性友人同樂的新年聚會。幾個好友圍在桌前,吃著渡邊淳一名作《失樂園》中,男女主角殉情前夜所吃的最後一餐 -- 加了水芹的鴨肉火鍋,我們戲稱這道料理為「失樂園火鍋」。書中男女主角吃著這道火鍋料理時,還配上瑪歌酒莊的醇酒。雖然不像他們將珍藏的醇酒拿出來暢飲,但大夥兒啜飲美酒,一邊談著辛辣的情愛話題,一邊大啖鴨肉火鍋這道百吃不厭有關西美味,成了我們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

 

到了我這個年紀,看著大家聚在一起的歡樂情景,難免會感嘆:「今年也是全員到齊,真是太好了,要是明年也能如此就好了。」隨著年歲漸長,病痛也多,好友中也有人罹患癌症。雖然大家一年才相聚一次,感覺卻像是真正的家族聚會。

 

.... 不管是獨處、還是有人陪伴,如何享受生活端看個人選擇。因此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單身貴族享受生活的一項祕訣。

 

 

============================================

(P124) ....「失去」之所以令人痛苦,是因為彼此雖然共享了一段時間與經歷,記憶卻隨著對方的死亡而完全被奪走。所謂記憶,是指自己在對方心中活著的證明。當這種活著的證明隨著對方的死去而消失,便會產生一種難以平復的失落感。

 

(P125) .... 愛的記憶再多也不嫌煩。曾經愛過的人,一定有相愛的理由才會在一起,所以就算分手,我也不曾怨恨自己喜歡過的人,當然也不想看到對方變得不幸,希望對方過得幸福。只是感慨著:「可惜能給你幸福的人,不再是我。」

 

 

============================================

(P128) ....「獨處」是單身者的最基本條件,而且要能享受箇中樂趣。也就是說,選擇單身生活,也就等於選擇享受獨處的樂趣。津田和壽子女士在其著作《再也不怕「一個人」》中,清楚區別了「loneliness」和「solitude」的差異,令我深有同感。任職於外商公司,必須時時與人接觸、交涉、談判的職業婦女,之所以樂於「享受獨處的感覺」,其實不難理解。換句話說,若妳樂於「享受獨處的感覺」便能樂於當個單身貴族。

 

.... AV導演兼演員的二村仁志先生在其著作《就是想當萬人迷》中有句經典名言,一語道破寂寞之人找尋「心靈避風港」的渴求:「你的心靈避風港,就是『一個即使獨處也不會感覺寂寞的地方』。」光是看到這句話,就讓我覺得這本書物超所值。

 

.... 自梭羅的名作《湖濱散記》(Walden)問世以來,越來越多美國人開始能接受獨處的樂趣。一位身為外交官之子的美國友人曾對我說過,他的父母在年過七十後離婚,母親搬到波士頓郊區的森林中獨居,退休的父親則有時會到紐約找他吃頓飯,聊聊近況。但我從友人的言談間發現,比起父親,他更加尊敬母親。

 

聽到他如此表示時,我的腦海裡馬上浮現作家落合惠子最喜歡的美國女作家梅‧沙頓(May Sarton)。她在著作《總決算時刻》中,描述一位癌末的獨居老婦人,不希望自己成為女兒的負擔。換個角度想,其實是因為她不願讓女兒面對失去母親的哀傷,所以在死前希望見面的人,只有幾個女性摯友而已。

 

閱讀這樣的作品,感受到的不僅是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怯懦與溫情,還有不希望親人因為自己的死過度哀傷的祈願。畢竟要面對死亡的人是自己,不是別

 

(P130) .... 當然有時候我也會心想:如果有個人陪在身旁,一起分享這份喜悅,肯定會更快樂;但若能充分體會獨享美景的樂趣,也能感受到更完美的幸福。

 

我在溫哥華時,興致一起會找三五好友吃飯,也會獨自品嚐美食,生活步調悠閒又自在。不過我從沒跟任何人提起,獨自欣賞日落美景的美好體驗呢。

 

我的另一個樂趣,則是在沒有人的圖書館裡,輕鬆讀著與工作無關的書籍。這種時刻真是幸福,可以說是快樂得不得了呢。我想唯有懂得享受獨處樂趣的人,才能體會這種感受吧。

 

 

投身大自然的懷抱

 

大自然是孤獨最好的朋友,唯有身處大自然,才能確實感受自己的渺小,一點也不覺得獨處有何苦悶而言。

 

.... 戶外活動吸引人的理由,還包括了一種被大自然接受的感覺。說得更正確點,無關乎接不接受,其實大自然就在你我身旁。例如有些海拔二千五百公尺以上的地區並不適合人類居住,登山者享受的高山之美,只不過是其魅力的鳳毛麟角。高山的花海雖然美麗,卻不是為我綻放。不管我有沒有置身其中,打從冰河時期就綻放的花海依舊美麗,就算我死了,應該也會繼續綻放吧,而現在展現在我眼前的,就是一種奇蹟。

 

 

============================================

(P132) .... 寂寞時,不妨大方承認自己很寂寞吧。說的更直接一點,就是身邊要有個傾心事的對象。

 

我很清楚自己的弱點,所以一向十分致力於拓展人際關係。如前所述,在國外生活壓力很大,所以最好趕快找到一個能互相發牢騷、找樂子的朋友,而且對方一定要熟悉當地的生活情況。

 

(P133) .... 年齡或許會讓人體驗「人類也是易碎品」的道理。正因為「易碎」,才會被小心翼翼地對待,或許卻又免不了要承受許多打擊與破壞。

 

每次心情低落時,我便深深覺得身為女人真好,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出自己最脆弱的一面。

 

.... 其實男人和女人一樣,也是易碎品,是一種明明和女人一樣脆弱,卻無法承認的矛盾生物。

 

 

============================================

(P165) .... 現在洋子每月可領一百萬日圓的保險年止,她開了一家專門蒐藏繪本的畫廊,聘雇一位工作人員,扣除固定支出及人事費用,足夠她四處旅行、交際、參加各種義工活動,生活過得多采多姿。

 

每月年金高達一百萬日圓的確令人羨慕。正因為有不想將錢留給孩子的念頭,才能讓自己過著優渥充實的晚年生活,....

 

 

============================================

(P170)

‧所謂的長命百歲,便是指看淡俗人情,更加自在的生活。畢竟人生最後鬥下的,正是金錢買不到的人際關係,珍惜與朋友的關係,才能有長久的友情。

 

長壽並非不幸,而是希望打造一個更幸福的生活,所以為了自己,健康、愉快地活下去。

 

 

============================================

 

(P172)

「年紀越大,越覺得寂寞」這句話聽來雖然刺耳,

但人一旦步入暮年生活,

的確得面臨「誰來照顧自己」的問題。

雖說現實社會的照護系統日漸完善,

但接受照護仍需無比的勇氣與智慧。

此時仔細傾聽自己的聲音,

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

成為受照護者,

也會是一種令人期待的樂趣!

 

 

============================================

(P188) .... 曾經身為受照護者的柳澤桂子女士說:「盡量配合照護人員的步調就對了。」因為柳澤女士發現照護人員很想配合她的步調,卻怎麼都無法配合,後來她發現其實只要自己主動配合對方,一切就會變得順利許多了。

 

(P191) .... 唯有聰明的消費者才能創造優良的商品,這種真理也適用於照護服務。

 

 

============================================

(P191) 受照護者的十大素養

我之所以研究照護相關問題,是希望自己能成為「聰明的消費者」,否則就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服務品質。

以下是依據我研究成果所整理出來,如何能享受良好照護服務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受照顧者應具備的十大素養。

 

一、誠實且敏感地面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

.... 仔細想想,會突然腦中風,也許就是因為平常沒有好好傾聽「身體的聲音」。許多人在事後才會想起:「對了,那時的確有點不太對勁......」 然後才對自己不當一回事的態度懊悔不已。 .... 瞭解自我,就是受照護者首先應具備的素養。

 

 

二、補強失去的能力,活用剩餘的能力:

初次接受照護的人,往往無法接受自己需要照護的事實,很難理解明明昨天自己還做得到的事,今天卻變得困難重重,以致於凡事逞強,讓自己陷入煩惱的泥沼中,進而與照護人員的關係日趨惡化。其實做不到就坦然面對吧! .... 不過這種事也是需要「勇氣」的,尤其對長久以來都以「獨立」、「能幹」自居的人而言,更是艱困的任務。也許這個時候,能說出:「千鶴子,做不來嘛!」的自己也比較自在吧。

 

 

三、無須刻意忍耐、過分客氣

不習慣依賴別人的人,會覺得忍耐與客氣是種美德。忍耐力很強的人,忍痛功力也是一流的,卻可能因此輕忽疾病的徵兆,結果到了病入膏肓才到醫院接受治療,最後落得被責備「之前為什麼要一直忍耐?」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管對自己或周遭人而言,都是減少成本的最佳方法。不管是身體和心理,一味的忍耐其實一點好處也沒有。 .... 另一個要點,就是別過分客氣。對於專業照護人員而言,沒有任何狀況會比無謂的客氣和羞恥心更麻煩。既然生了病,就免不了會碰到在醫師面前寬衣解帶,或是麻煩照護人員清洗下體等情況。 .... 所以,要是患者扭捏、不肯配合,照護便會無法順利進行。其實,只要想清楚對方既然是專照護人員,就不要有太多顧慮,直接接受照護即可。

 

 

四、確實傳達自己的感受

覺得痛苦或舒服,都是自己的事,正因為身體是自己的,所以無論哪裡痛哪裡癢,「要是不說出來,其他人是無法瞭解的」。 .... 雖然說瞭解自己的身體很重要,但將自己的感受確實傳達給對方,也很重要,因為照護服務不是能獨自完成的行為。 .... 要是無法確實傳達自己的感受,對方的照護技巧也就無法提升。就算是夫妻、家人之間,也不能存有「就算不說,他應該也知道」的心態。 .... 若想和對方建立良好關係,重要的不只是討厭的感覺,就連喜歡的感覺也要確實傳達給對方知道。若總是傳遞負面訊息,彼此的關係只會變得越來越糟。

 

 

五、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表達

其實,將厭惡的情緒傳達給對方知道,是需要技巧的。「只要我保持沈默,事情就不會鬧大」,很多女性會選擇將苦水往裡吞,然而對自己厭惡的事,還是可以用對方能接說法表達出來。 .... 溝通的目的在於促進彼此關係的和諧,讓別人能欣然接受自己的想法。若沒有辦法達成這種目的,只是一味抱怨、批評對方,最後倒楣的還是自己。 .... 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的缺點和極限在還沒有遭受批評之前,其實自己心理應該也多少感覺得到;而且就算對方批評得有理,自己也經常會因對方說話的方式而充耳不聞。因此,就算關係親密如家人,也要「注意說話的口氣」。

 

 

六、不吝表達喜悅,不忘讚美他人

.... 其實每個人在別人眼中,都會有一、兩個優點。我的朋友之所以喜歡邀請我到家中做客,是因為我總是一臉滿足愉快地用餐,而且不吝讚美朋友的手藝。我過去住在紐約時,常受邀到一位名為直美的友人家做客,她就曾對我說過:「妳回日本後,吃飯時再也聽不到有人說『好好吃喔!』,感覺還真寂寞呢!」嘴巴甜一點,如果別人請吃飯,自己也能安心享用。我覺得,這都是我這張甜嘴帶來的好處呢!.... 日本人拙於表達情感,尤其是開心的時候。某位文化人類學家曾說:「身處狹隘的社會中,一定要培養不會招致他人嫉妒與羨慕的慧。」真是一點也沒錯。 .... 喜怒哀樂是一種社會性情感,不但有表現的祕訣,也會有忘記表現的時候。雖然有所謂的讚美、感謝之詞,但其實表現這種感謝的情感時,並不一定需要言語。 .... 失智症專科醫生小澤勳先生表示,失智症也許是一種認知障礙,卻不是情感障礙。就算無法聽到他們感謝的話語,也感受得到他們的喜悅。對照護人員而言,這些「無聲的表達」是比什麼都棒的回報。在日本以《照護入門》一書榮獲芥川賞的作家MOBU. NORIO 曾在作品中寫道:「不管親戚如何批評我,看到臥病在床的奶奶對我露出燦爛的笑容,就是我最好的禮物。」

 

 

七、委婉而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 但老人家畢竟不是小孩子,他們可是嚐過人生酸甜苦辣的老前輩,當然也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希望別人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來稱呼自己。而且即使對方沒有這麼做,也可以直接要求對方這麼稱呼自己。正規一點的照護機構,員工都會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如果要求始終沒有得到回應,那麼或許也可以就此判斷這家照護機構的經營者或設施有問題。 .... 有禮的應對也是表現彼此相處距離的方式,只要一直持續這樣的狀態,就能傳達出「我想跟你保持些許距離」的訊息,這在社會學上稱為「保持距離的禮貌」。 .... 受照護者與照護人員之間必須維持這種「保持距離的禮貌」,是因為照護是一種「接觸對方身體的同時,也很可能使對方受傷」的關係,所以最好能一方面保持零距離,一方面保持些許距離,才能從中取得平衡。

 

 

八、接受照護照忌公私不分

一旦熟稔就會產生依賴心,除了因工作而建立的關係外,也會想更深入瞭解對方。因為某個機會,讓我訪談到一位在神奈川縣某所日間照護中心幫忙的女義工。據她表示,有些接受日間照護的年長者會邀請照護人員到家中做客,或是生病住院時希望照護人員到醫院探病,但他們總是一律予以婉拒。也許這麼做有點無情,只是一旦答應了,他們也知道這份義工服務便難以長久持續下去。 .... 其實照護服務並沒有做到什麼程度才行的限制,也就是一種「無限制性」的服務。這種應該由家人背負照護責任的「無限制性」,再加上時間與內容的限制,就是屬於「工作」性質的照護。照護人員與受照護者必須明確區別。 .... 用不著以跟朋友說話的口氣對待照護人員,也不需要將對家人的要求套用在照護人員身上。朋友代替不了家人,家人也無法代替朋友,若能抱持著這種觀念,即使照護人員不像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了。

 

 

九、照護服務沒有小費與送禮文化

.... 「以言語和態度來表達感謝之意」、「除了支付一定的費用,不要再額外送禮」-- 受照護者也應該確實遵守這些原則。其實對第一線的照護人員來說,受照護者的笑容和感謝遠比金錢、禮物更令人欣慰,因為他們明白這些用錢也買不到。

 

 

十、保持幽默與感恩的心

也許大多數照護服務手冊,都會在一開頭就印上一排「勿忘感謝心」的字眼,但我則將這項素養列在最後。因為實踐了前面的九條守則,最後才能心存「感謝」,否則一開始便心存感謝,照護品質就永遠無法提升。 .... 受照護者的心情其實並不好受,所以一被別人安慰,就覺得自己的處境悲慘又淒涼而難過不已,除了幫忙料理日常生活和身體照護之外,照護人員還必須注意老人家情緒低落的問題。而對照護人員來說,受照護者的身體畢竟是別人的身體,很難完全感同身受,這沈重的負擔可以說超乎想像。 .... 「喔,原來麻痺的腳這麼重啊!」「這就是我的手呀!」-- 同樣地,受照護者也可以撇開自己受照護的身分,以第三者的角度來客觀觀察。所謂的幽默,就是從跳脫現實、不一樣的角度和詼諧的心態所產生的。這麼一來,照護人員與受照護者之間的關係將更加和諧,自然會對支持自己的人懷著感謝之心。

 

這十項應具備的受照護者素養,是建立一切溝通的基本工夫。我認為所謂的照護關係,是照護人員與受照護者的互動行為,也是一種溝通行為,也跟其他溝通行為一樣重要,應同列為人際關係基本素養。另外,因為溝通無法單方面進行,所以既然有「照護人員的應對技巧」,受照護者當然也有。

 

 

============================================

(P211) .... 生前先立好遺囑是一種普遍的觀念,因為遺囑不是為了往生而立,而是為了活著的自己所寫。只要活著,人際關係就會發生變化,想法也會隨之改變,因此遺囑必須加註日期,新的日期絕對比舊的有效,一直到真正往生為止,遺囑不斷修改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 歷史學家脇田女士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年金,創辦了女性史學家獎。家庭美滿,在京都擁有毫宅的脇田女士生活十分優渥,她親自指定審查委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培育一些優秀的年輕史學家。我個人便十分欽佩她的見解與作法。 .... 脇田女士所創的女性史學家獎,並沒有以她的名字作為獎項名稱。身為中世商業史研究學者的她,在同事一片反對聲浪中勇於主張「女性史學」,培育了許多傑出後進,卻又能獲得一向不太重視女性史的歷史學界認同,可想而知要付出多大努力、飽受多少委屈。此獎項也考慮到有些女性是進入職場後才開始從事研究,因此得獎對象不限個人創作、合著、年齡、性別和國籍等,只是要以日語書寫的作品即可,實在令人欽佩。

 

 

 

============================================

(P228) .... 我在照顧臥病在床,不久於人世的父親時,腦海裡突然浮現了一種想法:

「雖然看到父親這麼痛苦,心裡難過不已,但要面對死亡的人是父親,不是我,所以我還是沒辦法瞭解面對死亡的孤獨與恐懼。」

 

雖然人人都得面對死亡的到來,這仍是種獨自承受、別人無法分擔的經驗。

 

 

 

============================================

(P233) .... 若是和家人同住,往生後馬上就會被發現,因此獨居老人若能和鄰居建立互助關係,接受定期巡訪照護,便不會發生沒人知道自己早已過世的情形。如果有平常保持聯絡的朋友,也能立刻察覺任何不對勁。

 

我所參加的退休人士安全互助網,是一種能寄放彼此家中鑰匙的信賴關係。有位高齡男性獨居者便是此互助網的受惠者,友人打了好幾次電話到他家都沒人接,擔心患有心臟病的他該不會舊疾發作昏倒在家裡,於是有他家鑰匙的人趕緊過去察看,才順利救回一命。像這種「三不五時,多管閒事」的互助網絡,也是單身者晚年生活的一種保障。

 

 

 

============================================

(P235) 

「正因為不知道死神何時降臨,人們才要學習面對。為了不讓自己勉強活在格格不入的團體生活中,平常就得學習認真面對孤獨,重視生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