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書筆記  之 我是這樣教孩子的 王瑞琪 著

 

============================================

(P21) ….是的,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疼惜長輩,絕對是個好習慣。除了「理所當然」地要求孩子分擔家務事之外,有時候我不小心在廚房切到手,或拉罐頭蓋時劃了一道,一定會到兒女面前叫痛,由他們為我消毒、包紮,然後鄭重地謝謝他,我才不默默地自己找藥膏、紗布裏傷呢!

 

============================================

(P29)女兒的新房間

在女兒剛考上高中的那個夏天,我認為考完聯考的她,應該利用「無事可做」的這個暑假把房間好好地整理一下,好迎接「高中」這個新階段;她欣然同意,順便就提出了她的要求:「我可不可以重新裝潢我的房間?」

 

為了進一步了解她的「裝潢」指的是什麼,我要她列個預算表來,她很快地找同學借了本「IKEA」的家具目錄,研究了半天,最後她告訴我:「我想要書桌、床、窗簾,還有房間的顏色。」整個預算大約是兩萬元。

 

我並沒有馬上同意女兒的這個「裝潢計劃」;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原來的那張床並沒有損壞,要換掉它、改買一張近萬元的新床,非常不符合我一貫的「環保」理念。女兒並沒有惱怒或耍賴,她太了解我了,她選擇耐著性子跟我溝通。她說:「裝潢必須有整體美。」又說那真的是她夢寐以求、最酷的一張床;還有,原來那張舊床可以送人等等。最後,素有「守財奴」封號、存褶向來只進不出的女兒,心一橫,說:「妳只要給我一萬元,其他的我自己出。」

聽起來似乎很合理。我同意了。

 

為了支付這些裝潢的費用,女兒到一家出版社打了一個多月的工。每天搬書、打包、寄書、打電腦、校對、剪報、跑腿….非常辛苦。暑假快結束時,我如約給了她一萬元,其他的就完全不過問了。

 

….她喜孜孜地找了很多同學來幫忙,大家一起搬東西、撕壁紙、刷油漆、訂家具、組裝家具……。一群男生、女生在我家出出入入一兩個禮拜;有時我會帶他們出去吃飯,有時就在家裡煮麵或叫匹薩。其實,全部的花費早就超過一萬元了,可是,看女兒這樣起勁,我又有機會更認識她的好朋友,這些錢我還是覺得花的很值得。

 

============================================

(P31) …. 在我的小小國度裡 — 我的家庭裡,我一直很喜歡下功夫去找出家人值得讚許的地方,再以真誠的態度說出來。久而久之,我發現我的兒女們也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

 

============================================

(P40) 做個有「威信」的父母

…. 我終於忍不住了,問朋友:「妳為什麼不走過去,暫時沒收他的球呢?光是這樣叫喚他有用嗎?」朋友說:「不行啊,拿走他的球,他會哭。」

我啞然失笑。….

…. 父母的話不必多(話多則變成人人煩厭的「嘮叨」),但要言之有物、言出必行;對年紀較小的孩子,尤應如此。

 

就以前面那個例子來說,父母應該在第一次就起身,走到孩子面前,抓住球,看著孩子的眼睛,堅定地說:「小宏,你現在不能玩這個球。等一下,時鐘的分針走到最上面的時候,我就會把球還給你。」

更棒的處理方式是:除了這樣說之外,還拿出一個「他一定有興趣」的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

 

假如孩子因為你奪了他的球而哭,你可以帶他到房間去,讓他哭個夠;但,就是不把球給他。

 

============================================

(P51)陶醉在鋼琴旋律裡


…. 兩年前,當我兒子也想學琴時,我想起了這些悲慘的例子,便提醒自己:「絕對不要扼殺了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因此,特別找了一位「不會逼孩子」的鋼琴老師,並明確地告訴老師:「我們不在乎他會不會成為鋼琴家,只希望他能領略鋼琴的美。」

 

這位老師真的很合乎我們的理想,她從正規的「拜耳」教起,但也會穿插一些旋律優美的民謠、小調。兒子在練琴的時候,總是搖頭晃腦地,看起來非常快樂。

 

一半是為了想增加兒子對鋼琴的熱情,一半是真的被琴聲所吸引;我常在鋼琴旁邊做出「如痴如醉」的表情,並懇求兒子:「拜託!再彈一次『黑眼睛』,孝順一下老媽,好嗎?真的好美喲!」

 

兒子總是誇張地歎一口氣,做出一副「妳又來了」的表情;不過,他還是會搖頭晃腦地再彈一次。

 

初學乍練,不可能每個音符都很完美,但我從不計較;反而是兒子自己很不滿意,總是一練再練。有時候,兒子沒有在預訂的時間內做完練琴的「功課」,我們也不責備他;只希望他下個禮拜「用功」一點,跟上老師給的進度。

 

雖然後來因為鋼琴老師懷孕、生產,兒子的鋼琴課暫停了一段時間;可是,我覺得值得欣慰的是:我們並沒有把孩子對音樂的胃口給「倒」(ㄉㄠV )了。將來,只要有機會,他還會繼續的 — 我這樣深信著。

 

============================================

(P54)上床囉!


常看歐美電影裡父母對著孩子喊一聲:「Bed Time!」(上床囉!眾小嘍囉們就乖乖地上了床。「睡覺的時間」好像是他們最堅持的幾件事情之一;關於這一點,我深表贊同。

 

…. 我自己是這樣訂定「上床時間」的:

非假日(第二天要上學的日子一定要睡足八個小時,以「早上六點半起床」來計算,晚上十點半以前一定得上床。愈小的孩子,上床的時間就要愈早。以小學為例,功課不多的時候,九點半就上床睡覺毫不困難;就算功課稍多,大概也不會超過十點。這樣,第二天精神才會飽滿。 


假日(第二天不上學的日子,如:星期六。請注意!星期天不算!則稍微放寬一點,可以晚一至兩個鐘頭上床。假如週六下午他們睡了較久的午覺,我會讓他們更晚上床;不過,再晚也不能晚過半夜十二點。

 

訂了家規,自然就要嚴格執行;然而,凡事總有特例,遇到特殊狀況,當然可以有些彈性。譬如:好久不見的親戚從國外回來,吃個晚飯以後又多聊了一會兒,可能就超過上床時間了;沒有關係,孩子們會知道這是「偶發」的特殊狀況,不是常態。

 

我曾經看過有些父母對「上床時間」太過執著、毫無彈性,結果弄得親子間關係箭拔弩張,更是得不償失。家規雖是行事的準則;但在準則之外,仍然應該擁有一些彈性。

 

============================================

(P61)怎樣讓孩子愉快的進餐


「開飯囉!」媽媽端上最後一道菜,孩子們一擁而上,等媽媽分配了菜,小傢伙們已經等不及地開始狼吞虎嚥了。二十分鐘後,他們意猶未盡地舔了湯碗,滿足地溜下椅子,等著即將出現的水果…..

 

這不是社教短片的情節,而是每天在我家上演一次的生活翦影。每當我聽到朋友抱怨:「孩子挑食,什麼都不吃!」「吃一頓飯要磨一個多小時,還要大人餵!」我就忍不住要描述一次我家晚餐的情形。通常朋友接著就會問我:「妳是怎麼做到的?」十有八、九他們會說:「妳一定很會做菜!」

 

正好相反!我其實是個不太高明的廚師,我所擁有的,不過是些有效的策略罷了。您想試試這些策略嗎?請聽我開講。

 

一、飯前一小時嚴標糖果、餅乾等零食

許多父母接了放學的孩子回家之後,擔心孩子在學校餓壞了,會趕快給孩子一些點心「墊墊肚子」。在距離晚餐還很久的時候,吃幾片餅乾可以緩和飢餓的感覺;但是,如果您準備的是麵包,甚至漢堡,那就別指望孩子晚餐時會有好胃口。

 

份量太多的點心會使孩子飽脹,甜食則會破壞食慾,這些都是不恰當的。

 

如果快開飯了,孩子卻耐不住飢餓,怎麼辦呢?方法之一是:可以給孩子一些水果或是您早已做好的涼拌菜。沒有人規定水果一定要飯後吃,只要水果不太酸,空腹吃水果無礙健康,反而可以讓平常不愛吃水果的小孩在飢餓的情況下吃得比較多,更加有益健康。

 

另一個方法是:讓孩子去做更有趣的事而忘掉飢餓。譬如:把洗澡或玩新玩具的時間安排在飯前,通常孩子一打水仗或沈迷於玩具就會忘記飢餓。但,沈迷於電視的孩子邊看邊吃零食的機會就大得多了,不可不防。

 

假如孩子不餓,你又怎能期待他胃口大開地吃你預備的食物呢?他僅有一個小小的胃呀!再者,假如他的舌頭已經被那些五顏六色、各種滋味的垃圾食品慣壞了,他又怎能嚐得出自然食物的甘美呢?

 

二、調配孩子喜歡的食物

為兒童準備的食物應該是:營養、柔軟(不要太硬)、細碎(不要太大塊)、好看、有變化。當然,均衡的營養是首要的條件,蛋白質、糖類、各種維生素、脂肪、纖維素..….通通要考慮進去。

 

媽媽們很快便會發現:如果要烹煮肉類,絞肉是很適合孩子的;雞胸肉只適合切成丁來炒或煮雞蓉玉米湯;而雞腿在燉爛後能撕成小塊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注意材料的特質而做適當的處理,才不致造成浪費。

 

有變化的菜式加上有變化的煮法,會讓孩子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每個禮拜不妨選一天做一道新菜,照著食譜或朋友的口授,換換口味,感覺會很不錯喔!

食物要做得好看也要費點心思,不過我相信這也難不倒有心的父母。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把煮湯用的胡蘿蔔切成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星星形,孩子們大樂,當然吃得更起勁。我也常學西餐廳做小型的水果拼盤,把三、四種水果切好排成圖樣,孩子看了愛不釋手,食慾自然大增。飯桌上的小小變化就能振奮人心,想起來真是有意思!

 

三、選擇合適的餐具

學齡前的孩子最理想的餐具是質料較好的塑膠碗盤、湯匙,以及短的竹筷子。市面上有一種色彩繽紛的自助餐盤也很好用。自助餐盤的好處是食物分成數格,「互不侵犯」,不會混在一起。而且父母能一次分配完食物,既衛生又能控制食量。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鼓勵他自己取食物到餐盤,吃多少拿多少,培養負責的態度。

 

曾經聽過一位先生指責太太說:「妳總是在孩子的碗上面堆滿了菜,他怎麼會有胃口嘛!」的確!如果使用自助餐盤,那種「堆積如山」的壓迫感就會減少許多。

 

不要讓孩子拿滑溜溜的塑膠筷子。大人平常使用的竹筷子可以切掉一段,磨光來用,製成適合孩子的長度即可。有了好用、不怕摔的餐具,孩子便可以放心大膽地享受進食之樂,不必提心吊膽地吃飯了。

 

四、從小就鼓勵孩子自行進食

孩子在週歲左右開始會拿湯匙,這個時候就會有自己進食的興趣,可是因為精細動作尚未成熟,手眼協調不好,常會掉得滿地,所以父母多半不願讓孩子自己吃。可是,等到孩子想自行進食的興致一過,「由大人餵」成了習慣,想讓他自己進食就更困難了。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只要孩子有想吃的念頭,請鼓勵他自己吃,他就能從一次次的經驗中學習到越來越多的技巧。在孩子練習的過程中,為了減少父母的負擔,可以在孩子身上繫一件大圍兜,同時在地上舖舊報紙。父母可以做示範動作教孩子,但不必接過去餵。

 

有時父母餵小孩的理由是:「他吃得太慢了,我沒有時間等他。」事實上,如果這個孩子平常就動作慢,他需要的是全面的動作訓練而不是餵食;如果平常動作不慢,那就很有可能他不餓,或有其他的原因。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一味餵食反而剝奪了孩子寶貴的學習機會。

 

五、不要斤斤計較於一兩口飯或一兩餐飯

有些父母可能童年過得相當艱苦,因此認為飯菜不吃光是一種罪惡,每每逼孩子一定要吃「光」碗裡的飯菜。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每個小孩的食慾、食量都不同,就算同一個小孩,每天的飲慾也可能不同,為何一定堅持每天要吃一定的量呢?

 

斤斤計較於一、兩口飯,除了給孩子壓力外,還可能造成孩子跟你一樣漸漸具有執著(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格,更會造成孩子動輒以「不吃飯」來威脅父母。

 

當孩子的胃口不好時,聰明的父母最好是不動聲色地暗暗注意。晚餐少吃的可以在宵夜時補上,少吃一餐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不必大驚小怪。

 

以上五個策略都是我親自驗證的兒童心理學原則,也曾多次提供給有此困擾的父母嘗試,的確有效。如果你家有個偏食或不愛吃飯的孩子,不妨一試。

 

============================================

(P78) …. 我在自己孩子幼小時,每遇長途旅行都以「戒慎恐懼」、「如臨大敵」的態度來做準備。因為,大人可以忍耐旅途中的種種不便,卻不能期望小孩也能忍耐。為了不讓孩子在長途旅程中受罪,我一定會準備一些點心、飲料、故事書、錄音帶、幾個輕巧的玩具等。假如那陣子剛好買了適合在車上玩的玩具,我會先藏起來,待搭車那天才拿出來。孩子們看到新玩具時的喜悅和新鮮感,往往可以持續半個小時以上。只要隨時再以窗外景致作點「機會教育」:「啊!你看那是什麼?」這趟旅程就可以既輕鬆又豐富。

 

等孩子再大一點,我們就在車上玩「成語接龍」、「故事接龍」等心智遊戲來打發時間。…..

 

============================================

(P81) …. 是的,要成為「習慣」,而不只是玩票而已,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負責的態度。我家女兒從國小六年級起就負責清洗全家的衣服,直至今日。甚至在功課壓力最大的國中三年級下學期,也只有一小段時間由我「代理」,其他的時間仍然是她來做。從洗衣、晾衣、收衣、發衣服給每一個人……,全部一貫作業。四口之家,兩天洗一次衣服,每次大概要花四十到五十分鐘。

 

女兒把「洗衣服」這件事當作讀書之餘的消遣和調劑,並不覺得這件家事耽誤了多少讀書的時間。她曾告訴我,如果不洗衣服,多出來的時間她可能會去多看一本小說或漫畫。說的也是,怎麼可能從早到晚讀書、讀書呢?

 

…. 培養孩子愛做家事的習慣,最好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只是把這件事「丟」給他。我在兒子拖地板時經常陪著他聊天、幫他搬開家具、為他擰乾拖把…..;總之,跟他一起完成,但是把大部分的功勞歸於他。當你稱讚他對整個家的貢獻時,孩子們通常是很得意的。

 

從「分擔做家事」中,子可以培養獨立、負責、勤快、體貼與自信。這就是最具體的「生活教育」。所謂「心靈改革」,也許就要從這些小地方開始!

 

============================================

(P83) 做家事,自己選


…. 我趕緊獻計:「我最近做了一張表(見下表),把幾件重要的家事條列下來,然後,讓孩子們選擇『比較喜歡』的。結果啊,姐姐洗了好多年的衣服,現在想換一換,於是她選了每天倒垃報和一週拖一次地板;弟弟選了洗碗。我告訴他們,先做做看,不合適還可以換。」…. 「自己選的,更能加強他的責任感呀!」

 

洗衣服     兩天一次    40分鐘

洗碗        每天一次    20分鐘

倒垃報     每天一次    10分鐘

拖地板     每週一次    30分鐘

 

============================================

(P86) 愛哭的孩子


小偉兩歲半,從小就「三千寵愛在一身」。他雖然還不大會說話,但已經很懂得用「哭聲」來控制大人。不管他要吃什麼、玩什麼,只要不依著他,他就開始哭。幾分鐘之內,他就能夠從抽抽噎噎變成嚎啕大哭;最後,大人們只好都順著他。明明他的愛哭是大家集體「慣」出來的;可是,每個跟他有關的「大人」都在怨:「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愛哭?」

 

這樣的故事想必你不陌生,說不定在你周遭就有這種例子。很多人都知道「屈從」於孩子的哭聲是很不好的;可是,這些可憐的父母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使孩子不哭。而,一次又一次的妥協,其實正是在告訴孩子:「你的哭聲,是無往不利的武器。」

 

如果你不想受制於孩子的哭聲,請你現在就開始這樣做吧!不管孩子的年紀有多小 (不會說話的幼兒用聲來表達需要,自是例外),你都可以簡單地宣示家裡的規則:「你要什麼,就告訴我,不可以用哭的喔!」然後,請你一貫地維持「不哭還可以商量,哭了一定沒有」的最高指導原則;而且,堅持到底。每當孩子表現出理性的樣子,開始學習跟父母「商量」的時候,不要忘記稱讚他:「你好棒!媽媽知道你心裡很著急,可是你都沒有哭。」而且,這時不妨稍微放寬一些生活上的準則,譬如:「好吧!你只能吃半包,不可以把整包乖乖吃掉喔;否則待會兒就吃不下飯了。」然後,再把這些事情連結起來說給他聽:「這是因為今天你沒有哭,你好好地跟媽媽說,媽媽才讓你吃的。」

 

相對地,當他重施故技,哭個不停的時候,你可以讓他去哭、完全不理他。而且,要記得留下一句話:「等你不哭的時候,我們再商量。」

 

假如你和父母、公婆同住,一定要先跟他們講好,請他們支持你;免得他們捨不得愛孫嚎哭,因而全功盡棄。

 

還有,這段時間裡,孩子可能為了要試探父母能不能堅持而哭得更久,也許會吵到左鄰右舍,這時你應該先打聲招呼:「對不起,最近在訓練孩子改掉愛哭的壞習慣,可能會比較吵一點,請多包涵。」

 

只要你能堅持到底,最後的「勝利」應該會是你的。這樣子費心不只能改掉孩子用哭來要脅人的毛病;更好的是,他能學會理性地與人溝通,值得多花些時間去做喲!

 

============================================

(P91) …. 我走過去,笑著對那三個大女孩說:「妳們要不要滑下來呢?那裡有個小妹妹等了很久囉。」很快地,三個人都下來了,其中還有一個說了一聲:「對不起!」

 

那個小男孩是跟著奶奶來的,我跟孩子的家長打過招呼之後,輕輕地制止了他在滑道往上爬的動作,告訴他:「每一個小朋友都走樓梯,這樣大家都玩得到,對不對?」他似懂非懂,一溜煙跑掉了。

 

不到三分鐘,這個公園便恢復了合理的秩序。

 

============================================

(P151) …. 我認為,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老師也是人,不是神,老師一樣也會錯;這反而是更合乎人性。

 

如果我是這位朋友,我不會替那位老師找理由;而會這樣對孩子說:「這位老師有很多優點,譬如:xxxxoooo;可是,今天他說這句話實在不應該!」

 

假如你這樣做,孩子便會知道你了解他、支持他。一旦有人接納他的情緒,他的委屈自然就會大減,也才能真正地「釋懷」。否則,帶著這樣耿耿於懷的感覺,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反而會更糟。

 

當然,孩子的判斷力有限,父母應該多花些時間弄清楚真相;還有,父母就算對老師非常不滿,也不必跟著孩子痛罵老師,只須平靜地說:「這件事不是你的錯,我認為是你們老師弄錯了。」就可以了。

 

最後,別忘了教孩子寬恕之道:「你願不願意再給老師一次機會?」 -- 如此,你才算完整地教完這一課!

 

============================================

(P155) …. 也許,今天在你的努力(為他複習)之下考了滿分,但那並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你的成績,不值得欣喜。等你不再為他複習,很快地,成績就會「恢復原狀」。所以,比孩子更焦急於他的功課,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我的女兒在小學的第一次月考只有一科一百分,其他三科九十幾分。我很高興,請她吃了一客牛排。因為,在考前兩星期她就開始複習功課,這完全是她自己的成績!當然,班上有人考得比她好,她也有些不服氣;這種好勝心是進步的動力,也是很好的。我只鼓勵她下回早一點準備,考試時避免上一次的錯誤,如此而已。我絕不會為了想看到更好的成績而幫她複習,這是原則問題。

 

============================================

與孩子談性

 

(P160) …. 「媽媽,姐姐為什麼沒有雞雞?」我的心突然「轟」地一聲!好傢伙!終於來了!我等他問這個問題已經等了三年啦!當下便把準備好的答案輕描淡寫地說了:「因為姐姐是女生啊!男生才有雞雞的。」

 

(P162) …. 兒子在幼稚園裡學到的口頭禪是:「大便、尿尿、放屁。」一群性器期的孩子頗會以此為樂,我一點也不驚訝。每當兒子一說,我就「四兩撥千斤」地轉掉他的注意力。…. 如果你家也有一個愛說「髒話」(請注意我用括號表示,此話不像你想像中那麼髒的小孩,假如你不愛聽,可以用不理睬的方式來處理,不要一次又一次地申斥。如果你不特別重視這種現象,甚至完全不處理,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的。

 

(P163) …. 某日傍晚,剛幫兒子洗完澡,放他在浴缸裏玩,剛好來了訪客。談了一會兒,兒子濕淋淋地從浴室跑出來,光溜溜地站在訪客面前傻笑。

 

訪客不安地站起來說:「趕快去穿衣服,這樣會感冒哦!」我只去抓了浴巾幫他擦乾,再穿上衣服,一句話都沒說。 隔了一會兒,兒子又出來「做秀」了。…..我還是沒理他。理他(不管是笑還是罵都會使他覺得這個行為很有趣,可以常常做。

 

等訪客走了之後,我才幫兒子穿回褲子,不帶一絲怒意地告訴他:「我們的身體是很寶貝的,不可以隨便露給別人看。」兒子馬上接著說:「只可能給爸爸媽媽看,對不對?」我立刻誇獎他:「對!一百分!」

 

(P169) …. 我在不在乎自己的獨生女兒是同性戀者呢?我的回答是:「假如那是我女兒真正的傾向,我會支持她的。我寧願她做一個快樂的同性戀者,也不願意她成為某個男人的不快樂妻子!」

 

我真的這樣相信著!

 

(P196) …. 倘若還來不及裝鎖碼器而意外地被子女看到A片或性遊戲節目,父母當然要做些處理,不能假裝沒看到。

 

處理的方式以直接坐下來交談為宜。你可以簡單且直接地問孩子:「你怎麼想到要看這一台的節目?」「你覺得好看嗎?」「千篇一律地,會不會有點無聊?」……。通常,對「性」問題壓抑得比較嚴重的家庭,孩子可能會有比較強的好奇心;相反的,平常就坦然談「性」的家庭,孩子不會覺得那些影片或遊戲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假如孩子不是獨自觀賞,而是呼朋引伴地找朋友一起來看,這時的處理要更慎重。孩子雖然做了令你不悅的事情,但仍應為他留些顏面,不要在朋友面前斥責他。不妨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他多半會立即請朋友離開;這時,父母再跟他談就可以了。談論的重要原則是:好奇心人皆有之,青少年階段對「性」的好奇更是特別旺盛;最好不要責罵孩子,以諒解和正確的性知識取代,才能真正滿足孩子的求知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