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之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02  夏末

 

============================================

 (P134)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心理成長是累積的,它不是突然從天而降,或者家長、老師說些空話就可以,它必須經過實際經歷,在生活細節中逐漸形成某些心理習慣。

 

可以說,富養閨女窮養兒,並不是一句無意義的話。男孩往往需要在小時候多經歷一些挫折,尤其是物質上的限制,女孩卻需要我們進行一定程度的物質滿足,從小培她的物質滿足感,以免長大後,因為「從沒有得到過」的心理驅使,被物質力量俘虜。

 

簡而言之,在精品或者金錢的問題上,家長需要明白:

*物質教育的基礎,不是建立在「限制渴求」上,而是讓孩子知道「渴求如何實現」。

*名牌精品代表一種生活品味,它應該成為孩子努力的目標,而不是家長「獎勵或懲罰的方式」。

 

這讓我想到許多華人家長,為了激勵小孩學好,就拿名貴的玩具或衣服來作為回報--成績好就給,不好就不給。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時間久了,孩子會染上濃重的功利心態,他會把這些跟生活的目標連在一起,認為物質對自己太重要,人生的進步就是為了得到物質享受,你看,連我的爸爸媽媽都用這種方式來教育我!

 

麗雲有次用此辦法激勵女兒,她拿迪士尼玩具激勵夏彥通過英語考試。結果很不好,夏彥沒有考過,情緒非常低落,跑到我這兒來訴苦,目的就是想得到那個玩具。第二天早上,我趕緊去玩具店把它買回來送給女兒,對她說:「親愛的,爸爸會幫妳買喜歡的玩具,但是妳要記住,這與妳的考試成績無關,爸爸希望妳快樂,僅此而已。」

 

.... 能夠獲得珍貴的東西讓孩子有一種良好的期待,可以讓孩子忘掉付出的辛苦,發現工作的樂趣。大人總是讓孩子不要在物質上與別的孩子相比,但大人卻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成績與自己的孩子相比。隨著物質豐富,若想讓孩子有上進心,即使與自家的收入不相符,也要給孩子買點名牌,這樣可以讓孩子感覺自己與眾不同,讓孩子感覺良好,提高他的自信心。特別對女兒來說,小時候她用過這些東西,在物質方面沒有多少欠缺和等待補償感,當她長大以後,她就擁有更強抵制物質誘惑的能力,不會在複雜的世界中犯下錯誤。

 

 

============================================

 (P162) ....孩子吵著想買某一個玩具,但是他現在的年齡玩這個還不合適,或者說他已經有了相同類型的玩具,沒必要再買一個回家,你是為了哄孩子開心馬上買給他,還是讓他等一等?

 

這就是我們最佳的訓練機會之一,你可以告訴孩子現在不買的原因,也可以答應將來的某個時候給他買,但就是現在不能買,他需要等待,需要控制自己的需求。

 

這個工作,爸爸和媽媽都可以做,例如可以告訴他:「親愛的,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滑板車,比較危險。等你再長大一點,到了你生日的時候,我們就來買好嗎?來,我們打勾勾,到時候一定再來買。」

 

一邊拒絕,一邊給他想像和期待的空間。

一般而言,孩子多半都會答應,充滿期待地等著生日的來臨,或者等到他可以提出要求的時候;但也有脾氣比較暴躁的孩子,他們不想等待,而是「立刻就要」,他們一定要你買上買,家長這時可以「威脅」一下孩子:「媽媽說生日就買,要是你現在不聽話,生日的時候媽媽也不買了。」

 

這個回答,會讓孩子明白,耐心等待才會換來更好的結果,衝動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你看,這不僅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好辦法,而且還是一種做人做事的道理,他聽進去之後,就能舉一反三,形成他成今後生活中的一種思考方式。

 

 

============================================

 (P167) ....我們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要告訴他們什麼?一切要經由努力獲得!

這是一個訓練孩子能力的過程,如果孩子想要某一個玩具(這是最常見的事情),而你也覺得這個玩具可以買,的確是他需要的。但這時,你不用馬上買回來,而是告訴孩子:「你可以買,但爸爸有一個小小的條件,那就是你要每天自己刷牙,如果你能持續一個禮拜,我們就買給你。」或者說:「你想要這個玩具,以後就不能在客廳隨便亂丟零錢,要存起來,才可以用來買玩具。」

 

這樣做有很多好處,首先,家長能訓練孩子的耐心,讓他克制欲望,不要「我想就要,一秒鐘都不等」;其次,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後,能讓他明白,什麼事情都是要努力才能獲得,得到一個玩具需要付出一定代價,所以,要想達到目的,就要努力爭取。

 

 

============================================

 (P174) ....調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造力發展的幼芽,只要不過分,就不能限制太多。什麼都看著大人的臉色做事,唯唯諾諾,那孩子將來注定是一個沒出息的人。

 

有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例子,但講得卻是十分經典的形象。國外有一個孩子,父母讓他畫太陽,他畫了一個藍色的太陽。父母問他:「你怎麼把太陽畫成藍色的呢?」孩子說:「我畫的是海裡的太陽呀。」父母高興地誇獎他:「好極了,你太有想像力了。」

 

但是中國如何呢?有一位兒童教育專家到國外考察,看到一個孩子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說:「嗯,畫得好!」開心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孩子高興極了。這位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麼不糾正他?」老師說:「我為什麼要糾正?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 所以,家長現在應該接受「聽話就是優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點,用管理學的話說,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創造力高的孩子,他們多數具有三個讓人十分「討厭」的特點:

一、頑皮淘氣、荒唐和很難管教。

二、所作所為常常踰越規矩,突破性強。

三、處世帶有一種嬉戲的態度。

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上述特點,千萬別頭痛,你反而應該高興,因為他的思考很活躍,是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在他小時,你要培養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他大一些,你就應給他足夠的自由空間,允許他在思考和行為上有自己的做法。允許他不聽話,因為這裡面包含著「創造」和「智慧」!

 

 

============================================

 (P175) ....在耶魯大學的一次研討會上,有位女教授發言時,將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歸為兩點,一是高度關注、低度干預;二是鼓勵理性叛逆。她的觀點引來廣泛認同,多次在現場被引用。

 

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的家庭教育要彌補主流教育的不足,就不能一味讓孩子當乖乖牌,家長應該鼓勵其適當叛逆,勇於發表不同意見。現在華人教育出現很多問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缺乏理性的叛逆精神,不習慣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這一點其實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從父母的教育就可見端倪。

 

.... 叛逆心,在孩子的青春期往往會表現得比較突出。有些孩子會穿著奇裝異服,留著怪異的髮型,動作行為故意不同,對家長的教育表現出明顯的反抗情緒,甚至以離家出走來威脅。

華人父母常將此當作洪水猛獸,其實卻並不可怕,因為孩子叛逆的動機只是想維護自尊。小時候他們不時話是出於一種引起注意的心理需求,當進入青春期時,孩子的性別意識驟然增長,智力水準猛然提高,獨立欲望也跟著增強。在此階段,孩子感情濃烈,情緒極端,興趣愛好日益廣泛,人際交往欲望強烈。

這說明孩子長大了,馬上就要成人。在這個階段,他們在渴望交往時,又有著內在閉鎖性的另一面。孩子的情緒自制力比小時候有了較大的成長,學會了掩飾和隱藏自身的情緒,發生心理「閉鎖」是一種必然現象。

 

例如,過去愛說、愛笑的女兒,這時候也許會變得不太想說話,她會反抗父母,不跟父母溝通,處處與大人對立。就像夏彥馬上、而且已經開始經歷的一樣,她時常會大發脾氣,與我和妻子過度吵架,明顯地反抗和拒絕我們的要求和原則。我知道,她將要開始不喜歡整理自己的房間,學習的專注力下降,她甚至還會想蹺課,說不定還會有與我們一刀兩斷的潛在心理。

我笑對這種情況,採取妥協戰術,尊重和寬容地對待女兒日益明顯的怪脾氣。因為聰明的家長應該知道,孩子從有了自我意識起,同時就有了自尊心,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更加需要保護他們的自信。因為孩子是否自信,對於他今後的人格發展極為重要。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只要他不是無可救藥地故意搗蛋,家長就不用時時緊繃著臉。最好的做法有三種:

一、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家長可找些舒緩情緒的事情讓他做,例如給他講一些幽默故事,幫他找些書看,或者帶他去散心、旅遊、看電影。總之,家長應該做好心理輔導的工作。

二、冷處理

置之不理,任由孩子自己釋放情緒,也是一個好辦法。有時候孩子只是需要一個自由的空間,他完全可以自己解決。或者,他的叛逆行為,恰好是因為家長給他的空間太少。這時如果你還強行進入他的內心世界,非要主導他的行為和思想,效果就會適得其反,激化他原本就嚴重的反抗行動。

三、學會用鼓勵的方法教育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在一所小學做過實驗。他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三個班,進行一次「發展測驗」。他以讚美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的老師。八個月後,當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進行複試時發現,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的進步,而且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欲強,與教師的關係也特別融洽。

實際上,羅森塔爾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機抽樣。他利用「權威性的謊言」來暗示老師,堅定老師對名單上那些學生的信心。雖然教師始終這些名單藏在內心深但他掩飾不住的熱情,仍然透過眼神和笑容,給這些學生讚賞和鼓勵的信號,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奮發向上。

這是鼓勵的偉大力量。家長給孩子足夠的讚美,肯定他的能力、想法和一些行為的積極意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增強,當他對於自尊的本能需求得到滿足時,家長的難題就迎刃而解。

 

 

============================================

 (P180) ....「讓孩子出類拔萃的並不是提前識字,而是遊戲、遊戲、再遊戲!」這是美國早期教育專家瑪思博士的觀點,我和麗雲都非常同意。

夏彥最喜歡的口頭禪是:「我要和爸爸玩。」那一臉驕傲的神色讓人忍俊不禁。在女兒眼裡,我是她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是她的玩具。對我來說,陪夏彥玩,居然成了一項快樂的健身運動和美好的智力遊戲,成了我最大的嗜好。這樣的經歷,在夏輝和我身上同樣發生過,兒子和女兒都是在與我遊戲的經歷中快樂成長。只要我有時間,就會投入與他們的遊戲中,玩得天昏地暗,有時連飯都忘了吃。

 

我與夏彥一起玩時,一般分為戶內和戶外,玩法應有盡有。通常,我是被動者,由女兒主動,只要她開心,往往是她想玩平麼、我們就玩什麼,不要過火和接觸危險行為就可以。

遊戲總會有輸贏,起初,無論玩什麼,像賽跑和踢球,我都有意贏過女兒,讓她在後面拼命追趕,趁著她正有興趣時,給她一些挫折,等到夏彥有些不耐煩,士氣低落,我又開始故意地讓她勝出,成為理所當然的贏家。等到她玩膩了,再由她提出新的遊戲,我們從頭開始。

她跳,我也跳;她跑,我也跑;她爬樓梯,我也爬樓梯;她要玩捉迷藏,我就跟著捉迷藏;她要騎馬,我就變作一匹馬讓她騎在背上玩。總而言之,她十分主動,而且總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等她累了,我就開始主動、及時引導她做一些有趣的智力活動,開發她的興趣和智力。

一、串起兒歌教孩子背誦

將孩子平常就已經學會的兒歌,用不同方式串起來,我來提示,讓女兒背誦。有時,我故意忘掉一、兩句,讓孩子更加積極。女兒糾正我時的滿足感,是我們做家長最大的快樂。因為她從中找到自信!

二、認字

在三、四歲,孩子已經有了一些認字的欲望和能力,但做父母的不可貪多,一定要循序漸進,每兩三天學習一字即可,主要是讓他們不間斷地複習已經認識的字,在有外人的場合給予恰當的精神鼓勵,也可給予適當的物質刺激,保持他們的興趣。我經常和女兒一起玩認字遊戲,讓她用兩天的時間學習一個字,把字拆開,用聯想的方式講故事,她就非常感興趣,這比死記硬背好得多。

三、講故事

女兒愛聽故事,但我從不照本宣科地去讀《小紅帽》和《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經典故事,因為她聽多了就覺得索然無味,提不起興致。我結合她平時的行為,編一些有趣的、讓她明顯感到是在講自己的小故事,利用這樣的故事,認真地告訴她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她聽了之後,收穫特別多,對一些道理就記得很深刻,以後她就會非常注意。

四、認物品的訓練

孩子對沒見過的物品都很好奇。在孩子小時,家長不妨多走幾個地方,不斷地教他們認識一些新的物品,比如車輛、花草、房屋、樹木之類。如果有時間,你必須很有興趣地陪孩子玩下去,這是最重要的,家長不可有任何的厭倦情緒,不要讓孩子以為你不喜歡他,不重視他,不願意和他在一起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