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之 醬子就可愛 - 「不生氣媽媽」的練功筆記  夏瑞紅 著 


============================================

 (P140) .... 孩子讓父母緊張不安的同時,父母的緊張不安也給了孩子極大的壓力,難怪蹺家的孩子大半集中於國中階段。他們往往不是「翅膀長硬了」所以飛走,而是想藏起來逃避自己的脆弱與無助吧?最親的父母卻無法陪孩子一起走這辛苦的一段路,我想,對父母與孩子都可能造成很深的遺憾。


比起那些孩子蹺家、懷孕、吸毒、混幫派的父母,平常父母的考卷其實簡單許多,但我們仍「烤」到焦頭爛額,想想實在很慚愧!也許,我們一方面太驕傲,誤以為我們能夠、而且也必須按我們的心意掌握生命;另一方面,我們其實對生命缺乏真正堅定的信心 -- 不信無論境遇如何,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口。


我想,一個真正有信心的媽媽,首先應該對孩子的一切無條件照單全收、大度接納,然後,堅定地陪伴、支持孩子朝正確的方向修正,不責備也不催促,只要前進就好。所謂「正確」,有時不一定等於社會主流價值,只要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何妨給孩子多一點時間空間去摸索自己的人生?


只有極少數人能始終依隨真心,欣賞到人生最真最好的風景


(P142) .... 閻振瀛老師曾跟我說,當父母當到有痛苦,那都是父母自己的問題,絕不是孩子該負責的。若要問養育五個孩子又在大學任教多年的他,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好、什麼樣的不好?他說:「人其實不真的知道,沒有答案。每個人需要的教育都不同。人生像個圓,你說這個人往北走,遠遠落後、趕不上別人,但其實哪有什麼東西南北?『北』到盡頭就往『東』,『東』到底不又是『西』?那個衝最快的,繞了一圈,卻回到這個慢吞吞的人後面。」....


閻振瀛認為父母只要作正直好榜樣,盡力讓孩子吃飽穿暖,並永遠無條件給予疼惜、鼓勵,那麼一切就夠了,其他都不需強求,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處心積慮都是多餘。


============================================

 (P154) .... 回想他上小學宛如昨日。那是開學前一天的晚上,媽媽我牽著他的手在陽台上、星光下,辦了一個小小儀式,感謝天地父母養育,明天就要開始學校生涯了,媽媽要你記住三件事:一、老師說的不一定就是對的,你永遠要用心聆聽、仔細觀察,不要隨便相信。二、上學的目的是要認識自己,學習好好生活。三、同學們都像你的兄弟姐妹,你一定會交到好朋友的。

 

(P156) .... 媽媽心目中兒子的下一個理想的學校,其實只有兩個要件:第一離家獨立生活,吃飯住宿都簡單安穩,第二,有個導師能點燃孩子內在對學習純粹的熱情。媽媽相信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只要真誠老實,沒有虛偽應付,即使慢慢繞了遠路也無所謂,就是決不能做現實勢利的空心人、二手人、木頭人。


============================================

 (P170) .... 有位自修考取中醫的朋友曾說:「這年頭真正想求學得靠自己,上學只是去見見世面、交朋友。」此話有點偏激,但只怕也可能是無奈的事實。如果人生能重來,我,是否還願意花時間去上學?

 

============================================

 (P177) .... 隔天我想起來又問他:「整個來說,你對〈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

「一半一半。高爾能跟人分享一個重要的問題和他的研究心得,我覺得很不錯;但是,我覺得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很有遠見的生意人吧!」

「生意人?你這感受是從哪來的?」媽媽有點吃驚。

「因為未來環保會一直很熱門啊,而且他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刻意塑造自己很有理想的形象,他滿會說話的,常會用一些詞句煽動觀眾熱烈拍手。」

「嗯,所以你是說你不大肯定他這個人囉?」

「也不是,只是不像大家那麼崇敬他吧!畢竟他做的不是壞事,能喚醒世人環保意識也很好啊!」

「對啊,古時也有人的想法跟你一樣,古人是這麼說:『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我告訴兒子,我想起的這麼一句好話。

 

然後,我們又談到政府準備請他來台演講的新聞,有人還發起百姓樂捐,以支付此行龐大的經費。兒子對此則甚不以為然,他認為真心愛地球、要搶救地球的人,即使不要錢、急忙到處宣傳,都怕來不及。......

 

大人真的應該傾聽小孩子的話,這並不是為了表達大人的慈愛,而是,小孩子憑著無染的直覺觀照,有時遠比大人更能洞察世事。

 

============================================

 (P183) .... 兒子回來了,塞給我一個鮮奶泡芙。他才吃幾口麵包,隊伍就開始移動了。我說:「媽媽先進去,你吃完再進去找媽媽,反正離開演還有十幾分鐘,犯不著挨餓。」

 

他把麵包套好,收進包包,一臉嚴肅說:「不行!餓死也要看電影!」

 

呵,餓死也要看電影,這只是他的「電影黑笑話」之一。更驚悚的還有:「如果能在電影院看到一部好電影時死去,那就叫『壽終正寢』!」以及:「怎麼辦?我就算要死也要等看完我想看的電影才死,但是不斷有我想看的電影『coming soon』,那叫我怎麼死得了!」

 

我渴望多聽一些,所以小心假裝不在乎.........

 

( P187) .... 我才發覺,其實我不期待兒子將來成為什麼、成就什麼,因為,我看到成為什麼、成就什麼並非圓滿人生的保證。我只希望他慈悲善良、勤儉知足,不斷深入認識自己、盡忠自己的責任,能活得自由自在,這就很好了。只是,可能光這樣也是另一種「很高的期待」,也藏著父母的貪心吧?

 

============================================

 (P194) .... 孩子提到誠實與說謊一事,也耐人尋味。也許,許多習慣撒謊或不跟父母說話的孩子,最初都是因為他們在對父母誠實的時候,受到驚嚇或有太多非預期的後果,那經驗無形中教導他們去練習撒謊,好減低衝突、迴避不快,或者乾脆關閉溝通之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曾在書上讀過兩個讓我很感動的親子實例

有個單親媽媽獨力扶養兒子,日子過的極儉苦。為了省錢,兒子不在學校訂飯,而天天自己帶便當。有天上學前,他一看便當裡又是小魚乾,心裡非常不舒服,賭氣說不吃了。這時要是一般媽媽,心想「我為你含辛茹苦,自己連小魚乾都省著不捨得吃,你還敢任性嫌棄?到底有沒有良心啊?」一巴掌打下去都有可能。但這位賢慧的媽媽沒這麼做。

 

她把便當收拾好,追上去交給兒子說:「對不起,媽媽賺的錢不夠,所以才沒辦法給你買好吃的,媽媽一定會再加油努力。便當還是帶著,好好吃午餐,你餓肚子,媽媽會很心疼。」從此孩子不但再也沒埋怨便當,而且還更加用功上進。

 

另外一個是,有位小學生突然堅決拒絕上學,爸媽跟學校都無計可施。一般父母可能認定,不上學就等於偷懶、逃避、不求上進,會用強硬的方法逼迫孩子,至少也要鄭重拷問孩子為什麼。但這位媽媽默默清查孩子在校是否遇到什麼特殊困難後,選擇摟著孩子笑笑說:「好啊!如果你暫時不想上學,那麼就在家也很好啊!媽媽也喜歡有你作伴呢!」

 

過了一段時間,媽媽趁機鼓勵他,明天要不要試著再去上學看看?他說好,家人都很高興。不料隔天才走到校門口,他又改變主意說要回家。這時,這位有智慧的媽媽沒有失望地歇斯底里、破口大罵,反而溫柔拉起孩子的手,微笑說:「嗯!好棒!你今天走到校門口了,下次再進步一點喔!走,我們回家吧!」

 

好佩服這兩位媽媽,我自忖沒這等功夫,實在做不到她們那樣的慈悲智慧。前面那個拒帶便當的孩子,萬一被自己的媽媽責罵羞辱,很可能就此為自己悲慘的身世自卑,每頓飯都消化不良,就算以後能吃到好東西,心下滋味也是酸的。想想孩子四周同學的便當裡都是雞腿排骨,孩子心理可能不平衡是很自然的,他覺得有點丟臉,但沒在別人面前使壞,只是有點撒嬌地和自己的媽媽鬧鬧脾氣,媽媽難道就不能體恤一下孩子,給孩子一點溫暖的安慰?

 

後面這位媽媽也很不簡單,她避免用「偷懶、逃避、不求上進」這樣狹窄僵化的定義來框限孩子對自己的認定,而巧妙以「如果你暫時不想上學」這樣的言語來把情況「做活」。

 

此外,她懂得不看孩子沒做到的,而專注讚賞孩子已經做到的,哪怕只是一點點,都不吝予以肯定鼓勵。正因為媽媽這樣正面的反應,孩子那一點點進步就可望結結實實地被保存成穩固的基礎,下次孩子就能站在新起點上,再次練習出發。反之,如果被失望的媽媽怒斥、譏諷,那脆弱的一點點進步不但立刻破碎成粉,而且還可能逼得孩子更往後退步,更加視上學為畏途,連原本的基礎都不保。

 

(P197) .... 後來每次再讀到兒子文中「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做媽媽與小孩,我們必須在日常的每一天,學習對這個角色責任的認識與自我成長。」這一段,我都忍不住偷笑。.....

 

(P198) .... 我也是個母親,每當我拒絕孩子的某項要求、或做出任何緊張擔憂行為時,我的孩子常認為我是在過度保護他們、不給予他們嘗試獨立的機會。

 

我總是語重心長的說:「養大一個孩子,需要一二十年的時間;但失去一個孩子,卻只需要短短幾分鐘。我盡力避免那幾分鐘可能發生的機會,因為我知道,若是發生了,即便用一輩子的自責與淚水,也無法再換回我的孩子了。」

 

============================================

 (P202) .... 「一萬個不識者的瘋狂喝采,不如一個真正內行人淡淡的微笑。」

 

============================================

 (P222) 

如何教育是父母的事,但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

有沒有面子是父母的事,但生命是孩子自己的事。

分不清楚什麼事是誰的事,

結果自己的事沒做好,別人的事卻管了一大堆,

世界不知不覺間糾纏成一個恐怖平衡下的共犯結構。

 

============================================

 (P230) .... 唉!據我了解,時下為這種「親子餐桌焦慮症」所苦的父母還真不少,難怪現在流行的兒童食譜無不挖空心思於把米飯捏作Hello Kitty、把青菜蘿蔔湊成愛心胖虎米老鼠。回首「前塵」,即便是傾向「求生本能殘酷教育法」的媽媽我,在兒子上小學前,看他一直「長骨不長肉」,也曾因心急,犯過這種「實在會笑死人」的毛病,現在想想那大把大把的、花在餵食的時間與心力,真的好、不、值、得!

 

如何讓孩子自己吃得踴躍、吃得香又消化好呢?我所知道的天下第一佐餐聖品,不是超級兒美饌,不是電視、玩具、獎品,而是 -- 饑餓。

 

問題是,許多父母都忘了這道古老的佐餐聖品,就算突然想起來,也可能因為怕孩子吃得比別人少、「輸在起跑點」,而更焦慮地追問:「這年頭,『饑餓』要上哪裡買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