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好孩子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 家教篇

 

讀書筆記之 好孩子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 家教篇 洪蘭著/尹建莉主編

 

 

(P143)
帶孩子上圖書館,是激發他閱讀興趣的機會。父母需要動一點腦筋,因為學習最重要的是情緒和動機,一定要找一個他想知道的題目,孩子才會對圖書館產生興趣。

我最常用的方法是教他找出他生日那天的報紙,讓他知道那天是「龍行有風,虎行有雨」,還是「天有異象」,再讓他看看當時臺灣發生的大事,誰是總統、誰是當紅的影星等。利用這種方法通常會使孩子對查找資料發生興趣。

學會字電腦尋找圖書館資料後,就可以開始讓孩子看他有興趣的書了。如果孩子沒有閱讀的習慣,父母要先引導。這個工夫絕對不會白費,閱讀的習慣將使孩子一輩子受益無窮。

假如孩子對偵探推理有興趣,以後想走法律的路,就給孩子多讀偵探小說,讀到關鍵的地方可停下來,吸引孩子自己去往下讀。

比如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火車大劫案》(遠流出版社),就是一本很容易吸引孩子上手的書。這是一個發生在克里米亞戰爭時的真實故事。當時英國每個月都要用火車運錢去前線發餉,由英格蘭銀行總裁親自押車。運餉的車廂是密不通風的貨車箱,錢鎖在保險櫃中,而鑰匙一直在總裁的脖子上。種種措施看來似乎是無機可乘,但歹徒仍然搶到了錢,而且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搶劫案。歹徒用的是心理戰術。講到這裡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看了。孩子其實是喜歡接受挑戰的,也喜歡動腦筋。所有的謊話,由於不真,一定有漏洞。讀偵探小說對孩子的推理能力是很好的訓練。

 

有一首詩非常好: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讀書讀到很快樂的時候是不會去管窗前的草長了多高的。
「酒肉穿腸過,知識心中留」。夏天悠然躺在沙發上看小說,其實是人間一大快事,這種閒情逸致在走入社會工作後就很難再有了。所以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在童年有個愉快的暑假回憶。

我記得小時候唱過一首歌:「我愛長夏風光,早起天氣爽,坐看隔岸楊柳,蛙聲呱呱晨風涼。」那種夏日樹下閱讀的美好回憶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
(P161)批改作文要示範

孩子高高興興地走了以後,我才想起忘記囑咐他母親,改作文不可以一路槓到底,這會讓孩子覺得他的話沒有一句是好的,失去信心就失去興趣,沒有興趣自然就討厭作文了。

在《唐祝文周四傑傳》中,有一段把這個道理闡述得非常好:唐伯虎為秋香賣身到華相國府做書僮,華相國的兩個兒子作文也是一塌糊塗,原來的師爺教了三年一點長進也沒有,但是唐伯虎只教了三個月就開竅了。

原來,以前的師爺看華家兩兒子的作文,一邊改,一邊搖頭,一支紅筆把全部都刪掉,一字不留,學生就痛恨作詩了。唐伯虎的做法不同,他先揣摩學生想要講什麼,然後替他換掉了幾個字,讓學生看到為什麼換個字意境就升高了。

例如學生作了一首詩:

花影日頭溫,
花影水腳冷,
其花比其人,
同此冷溫境!

唐伯虎換了七個字,就把這首詩改成一首好詩:

日上花影溫,
月來花影冷,
將花比世人,
同此炎涼境!

唐伯虎的修改,讓學生看到為文的精妙,比如相同的詞不要一直出現,要換同義詞避免重複。

又如學生作〈雨後看雲〉的詩:

今朝隔壁雨霏霏,
坐在新晴一釣磯,
太上老君何事急,
白雲歸去馬如飛。

唐寅又只換了八個字,把它改成這樣:

山中隔夕雨霏霏,
今日新晴坐釣磯,
天上不知何事急?
白雲如馬逐空飛。

這麼一改,這首詩就通順漂亮了。唐伯虎這樣批作文,一是不打擊學生的自信,二是給了好示範。學生在他的面前既不必自仟,也知道什麼是好的,難怪進步那樣快。

===================================================================================================================
(P182)

我想起我小時候,成語的習得是在日常生活中聽長輩談話、從閱讀書報中自然學會的。有些成語的用法很微妙,帶有負面的意思,必須從情境中、上下文之間的文意體會,不是光從字面可以知道的。

現代父母既不重視孩子閱讀,又很少像我父母那一代那樣長篇大論地跟孩子說話。現代人時間有限,連吃飯都盯著電視,沒時間跟孩子說話。有人說,現代父母跟孩子說話都是命令句:趕快去做功課、趕快去......用的是重複的句子,無五增加孩子的辭彙量。加上課業重,沒時間讀書看報,難怪現在的孩子作文寫不出來,辭彙貧乏,每天說話用來用去就是那幾個字:酷、爽、哇塞.....形容詞都不見了。

曾經有人發起讀報運動,每天讓孩子讀《國語日報》。以目前情況來說,這是非常理想的補救方法。辭彙是靠累積的,它需要時間,一句成語必須在很多不同的情境中出現,孩子才能領悟到它的正確用法,才不會用錯;而讀報是接觸各種辭彙最快、最容易的方法。

.....讓人民養成閱讀的習慣與擁有文字的風采,是當務之急。當孩子有寬廣的背景知識時,便不擔憂課程銜接問題,因為知識是相通的;當孩子有良好的語文能力時,便不必擔心他沒有組織能力、邏輯能力與表達能力,而這三者恰巧是領袖能力的三個指標。


===================================================================================================================
(P186)

....有一次一名學生氣急敗壞地來找我,說他開安親班的大嫂後幾天去醫院生產了,原來請好代班的老師在路上出了車禍,家裡打電話來要他先去頂一下,直到他們找到人手。他很緊張,來問我如何做「孩子王」。我那時手邊正好有一本野人出版的《昆蟲偵探:熊蜂探長的華麗推理》,就對他說:「你是動物系畢業的,講你的本行知識才能深入淺出,教學一定要生動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這裡有幾個偵探故事,主角都是昆蟲,帶標本去,一邊講故事,一邊教孩子昆蟲生態。」第二天他興奮地來找我,說:「昨天完全成功,小朋友聽到連父母來接都不肯走。」

蝶原來他念的是該書第一篇〈蝴蝶殺蛾事件):一隻蝴蝶被控死了一隻毛翅夜蛾,許多目擊者都親眼看到夜蛾墜地後,一動也不動死去。員警來後把蝴蝶及證人都帶去質問,蝴蝶堅持牠沒有撞到夜蛾,但是牠看到夜蛾垂直往下墜,也停下去看牠是否生病,但是因為推牠、搖牠都沒有反應,牠就飛走去做自己的事了。

.....故事曲折有趣,又介紹了很多昆蟲的生態,所以孩子聽了不肯回家......

===================================================================================================================
(P193)背景知識助孩子成功
前人窮一生之力寫一本書,我們透過閱讀文字,轉化成為自己的,我們就站上了他的肩膀,看得比他更高更遠了。

背景知識是登上巨人肩頭的梯子

《科學美國人》(中文版訪為《科學人》,遠流出版)是世界上介紹科普新知的一流雜誌之一,它的宗旨是要讓所有不懂科學的人都能看得懂科學,所以文章都是由這個領域最頂尖的人執筆,再由非科學家做編輯,務必改到人人都懂才刊登。很多科學家都是因為小時候看了《科學人》以後才走上科學道路的,它在美國的普遍性就和《時代》雜誌和《新聞週刊》一樣,是很多家庭都訂閱的讀物--大人看新聞雜誌,孩子看《科學人》。

《科學人》在出刊一百五十年之後,回者前塵,把這些年中介紹重要領域的文章,彙集在一起,於是有了《科學的桂冠》這本書,給下一代的年輕人看,使他們飲水思源,莫忘前人開拓疆土的辛苦。我現在重讀這些文章,發現依然受用無窮。從《科學的桂冠》這本書,讀者可以看到科技整合是個不可避免的趨勢,當時的很多領域現在已經整合成新的領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