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之   感謝我們始終對話   張楚、張希慈著


============================================

 (P49) ....  「你那邊不是還有很多嗎?我們一起來玩吧。」麗珍笑指著床上那把被仲宇拿走的銅板。

「好啊,姐姐我們來比賽。」仲宇拿起剛剛怎麼都不願意還姐姐的零錢,分了一點給姐姐,並且擺出投籃比賽的架勢。

「咚、匡、咚、砰」零錢,就這樣瞬間全部回到了希慈所重視的存錢筒中,而且玩到最終,希慈還把零錢又再拿了出來,和弟弟再重新投了一回合。


陪伴,不只是父母陪伴孩子,創造孩子之間的相互陪伴也極為重要。年紀相近的孩子,互動通常會很多,也難以避免有許多爭執、比較和競爭的時刻。

此時,父母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從相互爭奪、比較的狀態下脫離,而是專注於互相協助、互相支持的遊戲之中,更能讓孩子們從彼此的身上看見自己所沒有的優點,相互陪伴成長時所伴隨而來的「成長痛」。並且,在與手足互動時學習「愛別人」,也是後來成年以後同理心與責任感的基礎。


============================================

 (P67) .... 「我是不知道要怎麼樣才算是好的領導人。」仲宇頓了一下,接著說,「但是我蠻確定一件事情--壞的領導人不會每天工作到十二點,日日夜夜想著怎麼樣才能帶給世界更多正面影響力,更不會因為意識到自己做得不足,而哭到趴在馬桶邊哭得亂七八糟。」

希慈眼淚還是沒能收住,但是她抬頭看著弟弟。

「你也許不是好的領導人,但是你可以努力變得更好。」仲宇望著她,很認真地做了這番建議。

隔一天,希慈又打起精神去面對她生命中的不足了。

這一切,我們看在眼中。這時候的我們已經深刻意識到,如果不是仲宇 ,或許我們無法給希慈足夠再出發的能量。

父母的陪伴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中,重視每一個人之間的相互陪伴,才是一段家庭教育最完整的呈現。


============================================

 (P84) .... 要打破惡性循環的親子互動,只要持續詢問同一句話一年,關係就可能從此建立,並從此開始走向良性循環的親子關係。

「媽,我最近跟我朋友聊天,發現全家人會坐在家中客廳一起聊天,似乎是個很罕見的家庭互動方式,我很多朋友很不喜歡跟爸媽分享自己生活的瑣事呢。」希慈有一次在與我們聊天時提到了這個發現,也才讓我們驚覺,原來這樣的習慣並不常見,也是導致許多親子陌生、疏離的關鍵原因。

在我們家中,家人之間可以吵架、可以哭、可以鬧,但是在家中不可以因為生氣而鎖門。原因在於,當鎖上自己的房門,等同拒絕溝通。而缺乏溝通的關係,更難相互諒解。因此,從小開始,我們家中的門鎖幾乎成了擺設般的裝飾,鮮少用上。


============================================

 (P103) .... 首先,沒有一個年幼的孩子喜歡錢。

因此,在孩子讀幼稚園與國小的時候,我們的獎勵多是「陪伴」,比如媽媽的一個擁抱、爸爸媽媽帶著玩飛高高(是一種親子的遊戲,由父母兩人各拉著孩子一隻手,三人一起助跑後讓孩子可以跳得很高)、人體旋轉木馬(讓爸爸抱著轉圈)等,需要爸媽參與的互動遊戲。

不要小看這些「不用錢」的獎勵,這些獎勵一方面是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一方面也讓年幼的孩子知道陪伴是珍貴的、有價值的互動。


而到國小低年級的時候,我們發展出更複雜一些的獎勵方式。比如太太自己製作了「張家戳戳樂」,當時孩子很喜歡淡水常常販售的那種古早遊戲--「戳戳樂」,只要付十元就能戳一個洞,於是太太自己買回一塊保麗龍板、自行挖洞、貼上表層的紙,在每個洞放進不同的獎勵紙張。

紙張上寫著子女喜歡的各種活動,包含擁抱一次、去吃一次牛排、去夜市玩......等等千奇百怪的遊戲,只要先做完今日的功課,就能戳一次洞。雖然獎勵相較幼稚園沒有太大的轉換,但是透過給戳戳樂的遊戲過程,「選擇獎勵」也成為了一種獎勵方式,也提供年紀大一些的孩子較複雜的遊戲過程。


待孩子再慢慢長大,「與同儕的娛樂」逐漸成為孩子在青少年階段最重視的事物,孩子會想和同學一起旅行、唱歌、看電影等休閒娛樂,此時「錢」才成了要購買娛樂時所需要的資源。

於是自國小高年級開始,我和希慈與仲宇便有了一個約定--學業獎學金的設計。在我們家中,沒有固定發放的零用錢,孩子也不能和我們拿錢去買自己的私人用品,但是有一種重要的賺錢方式,他們可以讀書賺錢。

怎麼讀書賺錢?在國小高年級的時候,麗珍便設計了我們家獨一無二的「閱讀護照」。打開護照。會發現護照中有兩種頁面欄位,一半是畫圖區,一半是讀書心得的欄位。只要孩子每看完一本書,不限書本的類型,填寫完一頁畫圖區與一頁讀書心得,便能的十元獎勵金。而當完成一整本護照,又會得到另外五十元的獎勵。接下來,每多完成一本護照都會增加十元的獎勵,以等加的方式增長。這一方面是在他們心中建立知識經濟的觀念,知識不只是力量,善用知識更能為自己帶來許多資源。同時,對當時的仲宇與希慈來說,這樣的賺錢方法有趣極了,因為他們本來就因為讀經班而建立了閱讀習慣,能看比經書更有趣的書,又可以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

 (P109) .... 孩子進入國中後,面對各種不同的支出項目,我們也與孩子溝通後將支出分成兩種類型,我們對於兩種開銷的支持並不相同。

第一類的支出,是與學校課業直接相關的支出。我們願意支付與學校課業相關的所有必要支出,包括學校制服、參考書、補習班、班費、基本的文具組等。我們負責出錢,孩子負責選擇。比如要買哪一本參考書、補哪一間補習班,都是由孩子自主選擇,也就不會造成太強烈的「填鴨感受」。
第二類則是與學校課業無關的支出。這類型多是與孩子和同儕互動相關的支出,主要是娛樂費用。舉例如畢業紀念冊、畢業旅行、零食、玩具、線上遊戲點卡等,這些類型的支出我們不會禁止,但也必須由孩子自己負擔支出。

每一學期初的時候太太總會帶姐弟兩人去逛街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添購的,希慈特別喜歡逛參考書局、自己選擇喜歡的參考書類型,有一部份原因即是買參考書「不用錢」呀,當然要盡量多買多看了。


============================================

 (P128) .... 他們之所以能夠穿越時空,把這些美感價值帶至今時今日,就是因為這些情感是古今中外人皆有之的共同記憶。透過閱讀,讓孩子累積超越有限經驗的生命想像,才是想像力、寫作力與表達能力的真正基礎。

以《道德經》(《老子》)一書舉例,許多人問,連成年人都無法確實理解這麼詰屈聱牙的文字,為何要讓學齡前的孩子閱讀,甚至是記憶背誦呢?對於曾反覆閱讀《道德經》的人而言,其實很容易從《道德經》一書當中感受到文字的運用之美。雖然它不是韻文,但是在許多字句的安排上面,它卻很自然地使用了頂真法、排比法、映襯法等等的句子。

而在一次次地重複誦讀下,在孩子廣闊的記憶海中,已經悄悄地放進了這些優美詞組安排。當累積到一定程度,孩子便能自然地將這樣的文句表現方式,納為所用,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於是,我們花了約莫五年的時間,讓孩子在六歲時,從《三字經》開始,依序背誦閱讀《孝經》、《道德經》、《大學》、《中庸》、《論語》、《唐詩三百首》、以及《莊子》內七篇等作品。我認為記憶和理解是人們非常重要的兩項能力,其中,理解能力的基礎是記憶能力,透過幼年時期的經典背誦訓練,讓孩子們先建立記憶力。待到他們成長到國小高年級,再逐漸提供有助於理解力訓練的中國古典小說、白話文小說以及國外知名的經典翻譯作品,建立他們對於國內外人事物更完整的理解。


============================================

 (P151) ....讓孩子不斷挑戰自我

我曾因為教學需求,在補習班裡編了一千個成語的造句本,這造句本的內容包含了一千條成語及其解釋。仲宇當時約莫是小學五年級,我在編完後跟他說:「弟弟,你要不要幫忙校稿?校稿完一千條成語,我就給你一百塊錢獎學金。這很棒哦!因為你不但賺了獎學金,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一石二鳥哦!」

仲宇聽到之後很興奮,於是就答應接下這份工作。然而,後來校正了一百條成語以後,仲宇便覺得工作枯燥無聊,想要放棄,便跟我說:「我覺得工作好無聊,我可以把這一百條成語送你,不收你錢。但我後面不校了可不可以?」

我回答他說:「答應別人的工作要做完,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但如果你真的覺得很困難的話,我把獎學金調整增加好了!你一邊校正,一邊背這本書上的成語解釋。只要你把整本成語解釋背下來,我隨機抽十個成語,你一字不差背下來的話,我就加碼給你一千元,連著原本的一百元獎學金,你就可以買很多喜歡的東西了。你覺得好不好?」

獎學金的提高以及方式的調整,讓仲宇答應繼續完成任務,在他真的花了好長一段時間背誦以後,他來找我驗收。第一次嘗試的時候,他背到第八個成語時就失敗了。一直賞試了四次挑戰,才成功拿下一千元獎學金以及一百元的校稿費用。


============================================

 (P156) ..... 五個原則,陪伴孩子做選擇

對於孩子的未來,許多父母總是很憂心,並急著幫孩子做「最好的」選擇,但卻忘了「最好的」應該是由孩子自己做決定。

..... 在陪伴孩子尋找人生道路的過程中,我和太太在二十多年的教養過程中,逐漸學到五個重要的道理,也可以說是五個心得,如下。

第一,我認為要讓孩子盡量探看世界百態後,才做人生道路的選擇;第二,訓練孩子表達自我的能力,這是他們認識自己的第一步;第三,在管教孩子、確立原則的同時,要留下一些管教的灰色地帶,讓孩子去「自主學習」,去容納孩子的小叛逆;第四,絕對沒有註定不如人的孩子,端看父母養心態與陪伴態度;最後,父母可以提供自己的生命經驗,作為孩子人生道路的參考,但絕不能強迫他們選擇父母想要的路。


============================================

 (P172) ..... 留下一些管教的灰色地帶

每個時期,父母都會有不同原則或規定要孩子遵守,但適當保留一點叛逆空間給孩子,也是他們的「自主學習」

我們的孩子並不是一直都那麼「乖」。

自小開始,我們便常常和孩子做約定,比如國小不能和同學自己出去玩、國中不准玩超過幾小時的電腦遊戲、高中以前不准買手機、大學以前不准交男女朋友等等。各式各樣的約定在不同時期不斷訂立、修改。事實上,孩子不會真的乖乖遵守每一個約定,在不同時期,孩子的叛逆其實無所不在。


默認孩子的「自主學習」

我們其實給予了希慈和仲宇很多「機會」,也就是默認他們兩人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打破那些規則,去體驗與冒險嘗試那些「禁忌」。儘管打破規則,但是不要太誇張的情形下,我們也不會說破,就讓他們去親自體驗那些人生後,自己去吸收詮釋那段經驗。


============================================

 (P184) ..... 父母也在不斷學習

社團運作是我和麗珍過去未能想像的學習途徑,在過去我們讀高中與大學的時候,社團活動並沒有像如今這般活躍,能創造、能發揮的空間都極為有限。因此,下意識地依據過去經驗判斷社團活動會影響重要的學習本業,是我和麗珍最直接的反應。

是希慈和仲宇透過許多的溝通請求我們的信任,而當我們真的願意付出信任之後,姐弟兩人也都在卸下社團幹部職責後,專心回歸課業,成績在最後半年裡都有了讓人驚艷的成長幅度。

「會想在幹部卸任後好好讀書,是因為知道已經背負了爸媽兩年來的信任,這時候是該實現自己的承諾,證明自己是懂得負責任的人。」仲宇說。

這一段社團參與過程,教會了我們一家人許多道理。作為父母,我們習於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子女的生活選擇,雖然說有其參考性,但是那些我們未曾經歷過的生活選擇未嘗沒有嘗試價值,透過信任,我們也能從子女的探索中學習到我們不曾想像的知識與經驗。而對於希慈和仲宇來說,這一段經歷讓他們學會為自己所喜歡的事物去說服其他不認同的人,相信他們有能力完成夢想。


============================================

 (P231) ..... 良好的家庭關係,建立在四個元素上,包括分享、理解、溝通和支持,這四個動作並非單次單向地存在,而是不斷地在家庭關係中重複出現。而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作為父母要維持跟孩子的分享、理解、溝通和支持,就必須跟上孩子「蒐集資訊」的速度。


「很多同年齡的朋友都說,他們絕對不會同意父母的臉書交友邀請,常常裝死不回應。」談到臉書,仲宇和希慈異口同聲地分享他們同學的觀點,但是他們兩個卻有些不同想法。「我覺得,如果可以用臉書讓你們參與我們與朋友的互動,能夠讓你們知道我們都關心什麼問題、迎接什麼樣的資訊、有什麼活動,會幫助我們之間有更好的溝通。」

「要讓爸媽支持自己做想做的事情,首先,要讓爸媽知道我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希慈有一次和朋友分享她對於和父母互動的原則,「如果爸媽連我們參加什麼社團、計畫、培訓都一無所知,我們又憑什麼要求他們理解、並支持我們的價值觀與夢想呢?」

是我們的孩子,要求我們要努力理解他們。

=>看到這裡,對即將育有第二個孩子的我,心中不禁企求著~~ 在未來的教養路上,我們與孩子們的互動,可以緊密相連、有正向的信任與循環,創造一個相類似且溫暖的家庭氛圍與暢通的溝通管道;願孩子們可以發揮天賦、開心長大,願自己也可以與時俱進的跟著孩子的腳步一起蛻變成長。


============================================

 (P253) ..... 主動向孩子學習,嘗試創新做法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豈可輕年少。」這是李白的詩〈上李邕〉中的兩句,我覺得寫得很貼切,年輕人的可畏,是因為他們的「無所畏」。

「你可以提供孩子的身體以安居之所,卻不可禁錮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靈魂所居住的明日之屋,即使你在夢中也無法探訪。」紀伯倫在《先知》中提到這樣的話,對於許多自以為的前行者而言,孩子的思想其實已經遠遠領先。

踏出自己的舒適圈,主動向孩子學習,勇於嘗試更多創新的作法,我才能在夢想上踏出大大的一步。這是我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習得的重要一課。


============================================

 (P260) ..... by希慈

如今,爸媽開始享受自己的人生,但在出國旅行、登山健走之餘。他們也總是樂於看著我和弟弟東奔西走忙於自己的人生,偶爾,全家會在半夜一起躺在一張床上說著各自的生活規劃,弟弟分享他的演藝工作經驗與法律知識,我分享和夥伴一起工作的甘苦,爸爸分享他運動的成果,媽媽則分享她當志工的心得經驗。

在家人面前,四個人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大笑彼此很爛的笑話、勇於誇獎他人的成就。我們願意在家人面前淚崩,也願意在家人面前大笑。

被有能力的人無條件地愛著,是多麼幸福的事。被愛孕育,深深知道「愛」的影響力有多深遠。於是,我和弟弟都很勇於愛別人,也認為這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而最重要的,我們都為彼此而驕傲,深深愛著彼此。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互
    全站熱搜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