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之  教養孩子,你只需要一捲膠帶!    薇琪.霍佛(Vicki Hoefle) 著/簡秀如譯

 

============================================

 (P139) .... 當我請相同的家長說出孩子的優點時,四周一片靜默,眼睛往下看,課堂裡充滿了疑惑與困窘。我看著這一幕不斷上演,家長的心情出現轉變,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能輕鬆地列出孩子的問題,卻無法自在地說出孩子的優點。

 

一旦他們開始加速提出例子與正面描述,我看見反映出正向特色的清單:固執--堅持不懈;霸道--天生的領導者;堅持己見--清楚自己要什麼。 

 

 

============================================

 (P208) .... 一開始訓練孩子,就等於把指揮棒交給他們,而他們也開始學著如何運用這套系統。他們學會要有耐性,以及練習的重要性。

這是我和長女漢娜的練習過程。漢娜兩歲時,我開始進行練習。我的真言是:「會走路就會做事。」廚房是我們的練習場所。

漢娜兩歲時,在廚房表示要把自己的杯子拿到餐桌上。四週後,她會把杯子拿去餐桌,還有收回去。八週後,她會拿自己的杯子和餐盤去餐桌上。

到了四歲,漢娜已經可以替全家人擺設餐具了。她做得並不完美,不過,到了八歲時就做得棒極了。她六歲時學會把碗盤放進洗碗機並取出來。七歲時,她會擺設餐具、清理餐桌,把碗盤放進洗碗機、清洗碗盤、洗完後從洗碗機取出來。

漢娜九歲時,我讓她選擇想幫忙處理的家務,她挑了廚房。這表示我們可以仰賴她擺設餐具、清理桌面、把碗盤放進洗碗機、啟動洗碗機、洗碗、洗完後把碗盤拿出來放好、最後清理流理台,然後出門去上學。

 

 

============================================

 (P211) 為什麼要停止當傭人?

這裡有幾個讓你收起圍裙的理由:

  • 孩子「應該得到」機會學習如何照顧自己。
  • 每個人都喜歡知道自己對團體做出正面貢獻,也屬於團體中的一份子。這裡說的「每個人」也包括孩子。
  • 沒人喜歡被當成不會照顧自己或學不會新事物的人,尤其是正在培養自我價值的孩子。
  • 無聊的孩子會製造麻煩,忙碌的孩子則否。
  • 孩子到了十八歲會搬出去獨立過生活。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從小時候開始練習如何掌握生活,似乎是很合理的做法。
  • 對孩子的改變、挑戰與成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這才是教養子女的最佳定義,而不是替他們做他們能自理的事。

 

 

============================================

 (P218) 測試真實情況:走開

這裡有一種百發百中的方式,能查明你的孩子只是演戲給你看,或是陷入一種無法理解的情緒泥沼,真的需要你的協助和關切。

在下一波情緒爆發的徵兆出現之前,你只要離開現場就行了。如果孩子跟著你出來,那麼他只是在演戲給你看。如果他哭鬧得更大聲,好讓你聽見,他肯定是在演戲給你看。假如他尖叫得更淒厲了,然後衝過來要你有所回應,沒錯,他絕對是在演戲給你看!

然後,如果孩子不朝你的方向看,只是繼續哭鬧,那也許他是真的很苦惱,這時就該去抱抱他、親親他。我知道,抱一個才剛鬧脾氣、或正在鬧脾氣的孩子,實在是超過大多數父母的極限。不過,你想想:最需要你抱的孩子,通常是你最少擁抱的那個。孩子會鬧脾氣,因為那是他們對現有問題的最佳解決之道。而且請記住,直到目前為止,無論是讓你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或者是得到他們想要的,這種方式一直很有效。假如你希望孩子能改變,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想法、假設與行動。因此,放手去吧!給他們一個擁抱,看看會發生什麼情況。你的孩子可能會開始放鬆,依偎在你的懷裡,然後放心地哭一場。

 

測試真實情況:誰想吃冰淇淋?

另一個選項是投出一記出人意表的變化球,並以旁觀者的身分說:「好想吃冰淇淋喔,真希望有人陪我去買!」然後看看那個小搗蛋要多久才會擦乾眼淚,穿好鞋子,停止小丑般的舉動,把焦點轉移過來。假如他停下來把自己整理好(這不是利誘,而是改走一百八十度大逆轉的方向),你就知道那場脾氣只是為了得到你的注意。要記住,情緒只會持續七秒鐘。假如你不相信我的話,回想一下你在最沮喪以及感覺和表現有多憤怒的時刻,如果在那個時候聽見自己的小孩走失,或是家裡的狗受傷,你會持續那份怒氣,還是會就這麼算了?這裡的情況也是一樣。你的孩子只是需要有點事情讓他轉移注意力,如果他很容易就忘掉自己在生氣,這就不是陷入真正的情緒泥沼。

但是,如果他依然沒回應,那就再給他親親抱抱吧!

 

 

============================================

 (P224) 練習:取出膠帶。親愛的,我不看戲了!

當你使盡所有力氣置身於廉價鬧劇之外,如果手邊有張正確做法的快速參考清單,那會很有幫助。這裡有五種好方法,運用貼膠殢的概念讓你遠離三幕鬧劇。

1、忽視。幫耳朵貼上膠帶。什麼?我聽不見你說的話,我對這件事無動於衷。

2、不參與。把穿著牛仔褲的雙腿貼在椅子上,就算孩子嚇壞了也不要起來幫忙,他會自己想辦法解決。

3、雙腳著地。把鞋子黏在地板上,不要走過去,也不要插手干預。

4、閉上雙眼。拿膠帶貼住眼睛(警告:我說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真的這麼做會很痛,還會撕掉一堆睫毛),那邊的鬧劇不值得一看。

5、保持冷靜。拿個冰袋敷在頸背上。假如你的身體開始發熱,就算什麼話也沒說,也還是參與其中。保持冷靜啊,這位媽媽,千萬保持冷靜!

 

除了使用貼膠帶方式,這裡還有幾個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方法,確保你不會拿到奧斯卡最佳配角獎。

  • 聰明地顧左右而言他。「喔,我忘了跟你說一件事。你能不能看一下?等等,你已經問過我______了嗎?,我剛想起來我把洗衣精放在哪裡了。」每次都轉移話題。
  • 耳機!當孩子開始爭吵,戴起耳機聽音樂。沒多久他們便會開始播放自己的音樂,廉價鬧劇就此避開了。
  • 退場。你可以說:「你知道嗎,我需要一點時間。」你不妨去洗手間,或者拿一杯葡萄酒或茶坐下來好好享受。
  • 停止。你可以說:「我知道你正在忙,我不希望你停下來,但是我要去親爹地,一下子就回來囉。」接著繼續和丈夫親熱,這一招每次都奏效。
  • 停止,別鬧了,出去吃冰淇淋吧!

 

 

============================================

 (P231) .... 我好想開口和她講道理,讓她停止哭泣,或者乾脆讓步,去問那名男子是否能把魔杖換成寶劍。不過,我知道,一旦我參舉這場鬧劇,一切就完了。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人家好害羞,辦不到啦,我很害羞。」我記得薇琪說過,在某個時刻,我必須決定要傳達給孩子什麼樣的訊息。我可以信任她,相信她自己辦得到,或者是把她當成需要我幫忙的殘障人士。這些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蹲下來在女兒的耳邊輕聲說:「假如妳要寶劍,就自己去找那個人換;要是妳不想去也沒關係,不過,我不會幫妳換。看妳自己怎麼選擇了。」

我站了起來,不知道接下來會如何,心跳加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女兒停止哭泣了。她抬起頭看我,我們四目相視。我記得自己心裡在想,她又要選擇害羞的表現了,但是她卻慢慢地站地來,抓住我的手看著我說:「今天不要好了,媽媽,也許下一次吧!」在那個當下我明白了,我是該置身廉價鬧劇之外。我也體認到,每一次出手替她解圍,勸她不要再害羞,或者讓她處於非任性不可的場面,都只是讓情況更糟而已。當我給了她選擇,讓她知道我信任她,她忽然就對自己有了不同的認知和看法。

 

 

============================================

 (P237) 信心滿滿準備出發,帶著熱情展開人生的旅程

我相信,父母的職責是要確保孩子到了十八歲時,會推開大門、停住、轉身看我們最後一眼,然後臉上帶著笑容,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帶著自信與熱情跨出門檻,邁向成人的世界。假如這是未來的狀況,父母就必須轉移教養子女的觀點,從凡事親力親為、快速修正、事事干涉、損害控制的方式,轉變成放手、有目的、事先規劃的親子關係焦點策略。

當你考慮到孩子離家之前需要學會的「所有」事情(請參閱第八章),十八年其實不算一段太長的時間。我們豈不是應該利用每個機會、每次學習狀況以及每次可能的經驗,邀請孩子參與他們的生活,給他們時間練習操控生命中會遭遇的起伏與困難呢?

假如孩子在你的指引與支持之下,有機會「練習」掌控日常生活的各種狀況,想想看,他們會感受到多少自信、興奮與熱情。

而你,若知道自己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也就是離家之後的生活,做足了準備,想像「你自己」又會有何感受。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假裝他們會永遠跟我們生活在一起,這是我們為人父母縱容自己的想法,同時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幫助。這無關於把他們推向成人的世界,而是要讓他們知道如何信心滿滿地成長茁壯。

 

 

============================================

 (P238) 什麼是教養路線圖?

 

教養路線圖是一種有效又容易使用的工具,用以追蹤家庭的現況,一週、一個月或一年後的預定目標,以及如何使用先前提過的策略以順利達成。路線圖用來提供家庭使命宣言,幫助孩子建立價值觀,並且建立起能維持一輩子的健康習慣。這些路線圖能協助孩子辨識,自己在生活中想要改變的部分,包括學業、運動、社交、社團,或是為將來離家的生活做準備。

路線圖紀錄了我們希望自己和家庭所做的重大改變,並且劃分為可管理、測量與實踐的小片段,方便套用在家庭動力中,確保大家能愉快度過人生旅程,得到成功的結果。

路線圖幫助家長理解到他們有時間重新調整動力,立即紓解「糾正」孩子的壓力;也能幫助培育與支持長時間所需的穩定成長,讓家長把焦點轉移到孩子的未來,不再注意搭配錯誤的衣服、遺失的手套、亂七八糟的房間、脾氣失控、固執己見,以及在每天教養過程中遭遇的反彈。

PS.貼膠帶時刻

拿出膠帶將家庭路線圖貼在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假如你致力於短期目標(例如早上出門),而你注意到自己對於誰把腳踏車丟在後院那件事唸個不停,就該拿膠帶貼住嘴巴了。假如你正在努力長期的目標(例如養育獨立又有世界觀的小孩),那麼當你的孩子拒絕加入樂樂棒球幼童聯盟時,摀住你驚訝張開的嘴!假如這條路線並未依照你的期望方向進行,摀住你的嘴,否則你會陷入來自各種不同方向的爭執。

 

 

============================================

 (P261) 協助孩子打造路線圖

我們經常運用路線圖,會讓孩子終於決定想要擁有自己的路線圖。這真是個好主意,我們鼓勵他們這麼做。

我的孩子們上七、八、九和十一年級時,決定打造個人的路線圖,追蹤每學期的四類生活領域:

  • 學業
  • 運動
  • 社交生活
  • 社區服務

這裡要說的是,路線圖不是一張待辦事項清單。待辦事項清單是靜態的,路線圖是動態的。路線圖為你指出方向,讓你有機會在計畫的時間內達成希望的目標,同時感受到成就感與喜悅。路線圖也能讓孩子在需要時做調整,這是手上有待辦事項清單的父母不願做的事。因此,拿出你的膠帶,把你的手從孩子的路線圖上拿開。

 

 

============================================

 (P268) 為什麼要製作家庭路線圖?

事實是,有一天,你那滿臉雀斑、走路蹣跚的小天使會離開家裡,進入真實的世界。另一個事實是,他也許會、也許不會為離家後的生活做好準備,應付生活中的諸多關卡,或者照顧自己的需求、設定目標,為自己打造滿足又豐富的人生。他也許會、也許不會知道如何從失敗挫折中站起來,或是當生命向他投出變化球時,有辦法想出B、C或D計畫。你的職責是,確保他在十八歲離家時能帶著那些生活技能,懷抱自信和熱情迎向生命。

活出自信的人生,知道目前的位置以及自己要什麼,帶著必需的技能創造及掌握人生,這樣的道路需要的不只是付出努力,還需要一項計畫,一份路線圖。否則,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受困、迷失與無助。

 

 

============================================

 (P273) 訓練孩子,相信孩子!

女兒今年五歲,罹患了第一型糖尿病。在貼膠帶教養方式之前,我會在半夜起來檢查她的血糖,確定狀況穩定。除了糖尿病之外,我對她的控管也逐漸滲透到她生活中的其他部份。我不喜歡這樣;事實是,我用這種掌控的方式教養孩子,但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我希望女兒能充滿自信又獨立,而不是害羞、沒安全感又事事依賴我。她需要完全的自信來控管自己的糖尿病,並且活出精采的人生。

我必須改變教養她的方式,採取放手的方法,讓她成長並且培養自信。這是她的最新故事:她在體育館時,表現得比先前還有創意和冒險精神。她整合一些例行事務,對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信心,也願意在其他人面前表現,我看見了以前沒有的自信。是巧合嗎?我可不這麼認為。

 

 

============================================

 (P303) .... 我在薇琪的課堂上學到了崔克斯博士的名言:「行為失當的孩子,就是缺乏鼓勵的孩子。」從此奉為圭臬。現在,我幾乎可以在孩子犯錯之前便察覺到不對勁。

 

 

 

 

 

 

 

 

 

 

arrow
arrow

    univ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